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74、开颅时唱歌? (3 / 5)
患者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觉得这次手术真的挺奇葩,以后可以吹一辈子了,若是能活下来的话!
而陈俊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手术需要,因为患者的肿瘤接近运动中枢,接近语言中枢,如果切得多了,很容易留下后遗症,比如造成瘫痪?语言障碍?那就不完美了。
事实上,术中唤醒患者,这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主要用于“对付”功能区的占位。也就是说,肿瘤恰好长在大脑功能区部位,术中就可能被唤醒。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精准地切除肿瘤,又不伤害大脑的功能区,避免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
手术很顺利,持续了约两个小时,三天后,患者被转入普通病房,思维清晰,运动协调。每每想起当时手术时的情景,患者感觉,像做梦一样。说出去家里人都不信。
要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开颅手术,除了对主刀医生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对麻醉医师来说,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麻醉师需要做到“极度精准”,药量要用得刚刚好,不能多也不能少。什么时候让病人完全处于睡着的状态,什么时候让他恰到好处地醒来,能够和医生精准交流,同时又要保证他不痛……
**过多,会抑制患者的呼吸,过少又会让患者感到疼痛。
这是一门技术活。而省一医,将这门技术练到炉火纯青的麻醉医师,并不在少数。可谓人才济济。
这种麻醉称之为3a麻醉:asleep——aake——asleep。手术开始时,患者被全麻,没有任何知觉,直到把颅骨锯开之前都要让病人处于完全睡着的状态;在颅内功能区处理占位的时候则让病人完全清醒,感受病人肌力、声音、语言的变化;肿瘤切除后,又让病人睡着,直到手术结束。
很多时候,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的地方是肉眼难以明确分辨的,这时就需要功能的反应来帮助主刀医生精准判断。唤醒患者后,麻醉医师会和患者对话、握手,如果发现患者捏的力道变弱了,或者讲话变含糊了,就代表触碰到功能区了,主刀医生就需要对切除部位进行调整,避开“禁区”。
当然,主刀医生也要和患者进行交流,否则无法精准调整手术。
而需要进行术中唤醒的,在术前必须要告知患者情况,并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
……
时间一晃,就到了金秋十月,身为医生这么苦逼的职业,七天长假自然是不可能的,医院太忙了啊!
大学校园内,很多年轻靓丽的女孩子,尤其是那些大一大二的,简直青春逼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