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肿瘤“手串”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73、肿瘤“手串” (2 / 4)
        刘璐也正是因为对方的喷射性呕吐以及持续的头痛而引起注意的。

        作为一名孜孜不倦的医学知识科普者,陈俊信奉的观点是:医生一定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在医生传播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告诉大家哪些东西是很可怕的,让人吃不好,睡不着,而是告诉大家,哪些看似神秘的东西,其实是可以用医学知识来解释的;哪些看似可怕的事情,其实是不必担心的。一名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是让大家都能用医学知识充实自己,把可怕、神秘的东西,变成可控、可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健康、快乐。

        另外,关于脑部手术,尤其是肿瘤的切除,省一医神经外科其实是有一套“神器”的。

        那就是,彩色荧光显微镜,省一医总共也就三台这样的具有肿瘤“黄荧光”和血管“白荧光”双重荧光显像功能的高端手术显微镜,为神经外科医生开展精准微创手术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手术时,病灶组织被“染色”,血流变化清晰可见,即便陈俊不兑换“透视异能”,光是用这台仪器,也能进行较为精准的“导航”。

        过去,传统外科手术受照明和医生视力等因素影响,需要在患者身上扩大切口,才能看清位置较深的神经及血管;后来,放大镜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医生的“视力”;现在,荧光显微镜不光让医生看得更清,还赋予了他们“透视”的能力。

        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相关荧光显像材料后,血管和某些恶性肿瘤能够在荧光显微镜下显像,清晰呈现血管中血流的变化和肿瘤边界,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组织。

        一台荧光显微镜融合了两种显像模式,黄荧光看肿瘤,白荧光看血管,为医生做手术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神经外科手术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看清楚”是第一步。血管壁是否狭窄,血管内是否有硬化,动脉瘤有无残留?这些无法在血管外部判断的问题,可以在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光学系统和显像系统支持下,通过血管荧光造影得到解答。

        胶质瘤等恶性肿瘤不像良性肿瘤具有清晰的边界,生长状态像树根一样,医生要做的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胶质瘤最大化切除。

        人体发生病变之后,某些肿瘤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可与特定的显像药物结合,在特殊成像设备下显示荧光。肿瘤“黄荧光”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区,将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染黄”,医生能够直接通过显微镜了解体内肿瘤的全貌,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残留,降低复发率。同时可以尽量避开血管,减少出血,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所受的术中损伤。

        当然了,仪器只是辅助,真正还是要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

        另外就是,仪器再怎么先进,其性能也及不上陈俊的“透视异能”。也就是说,陈俊的“手”领先,“视野”也领先,他的手术能做得不比别人好,不比别人更加举重若轻吗?

        ……

        上一次,陈俊在自媒体上科普了脊柱神经椎管内肿瘤的相关知识,还是有效果的,这不,一名上了年纪的大妈专程过来找他看“腰背痛”。这一查,还真是“不寻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