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节 北归 (3 / 4)
等宗泽在开封站稳脚跟后,此时皇帝是赵楷,他不断给赵楷上书,希望赵楷还都开封,支持北伐,劫回二圣(徽钦二宗),这样的难题,历史上赵构面对的时候,很难办。现在赵楷面对,也很难办,迎回两个先皇,让现任皇帝怎么办?偏偏皇帝还没法回绝。这让赵楷怎么能喜欢宗泽呢?这些忠臣之所以会得罪很多人,又能聚拢很多人。主要是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根本不顾及现实不现实。因此宗泽可以团结大量的下属,因为他够坚决,能给迷惑的人带来方向,他还坚持原则,能够在混乱中恢复秩序。可在正常的官场中,他们这些人往往爬不到高位。
宗泽之所以一直到金兵南下,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出任磁州知州之前,其实已经退休了,默默无名。金兵南下,河北地区的官职根本没人去,他被人举荐去了磁州。然后招募军队,抵抗金军,一步步爬起来。
此时他已经快七十了,之前的官场生涯。就一直在地方上默默无闻。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原则,他考科举的时候,正是王安石变法被清算的时候,可他考试的时候,写了万言为王安石变法正名,为被贬的王安石女婿蔡却鸣不平。此时的官场大势是清算王安石变法,他偏要反着来,赌上自己的前程,只是因为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对的。
结果考试的结果是同进士出身,也就是没考上,给个安慰称号。从此就只能在地方上当小官,一直是州县官吏,直到退休。
好容易碰到国难。。才通过能力爬上来,结果又一次把所有上司和同僚得罪了。
他一年内连发二十四道奏章要求皇帝回到东京,可是金军就在洛阳对峙,这让皇帝怎么敢回开封。他要求北伐,夺回两个先皇,这让皇帝如何能同意。加上其他官员都认为北伐不可能成功,赵楷也就名正言顺的一直拒绝。
结果这倔老头还把自己给气病了,在抵抗了金军一年之后,老头背上长疽,一病不起,临死前高呼“渡河!渡河!渡河!”
一个国家的兴起,一个国家的沦亡,有时候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的。宋真宗时期,辽兵大举南下,当时跟靖康一样,朝臣分化为主战主和两派。。辽军还在燕云,江南籍官员王钦若劝宋真宗南迁道金陵,四川籍官员陈尧叟则劝迁到成都。宰相寇准力主皇帝亲征,最后硬是逼着皇帝去了前线。结果稳定了军心,更运气的是,辽军在战场上一直压着宋军打,可他们的主帅查看宋军城池,竟然在几里外,被宋军床弩射出的弩箭一箭毙命,辽军士气大降,这才有了澶渊之盟。
如果没有寇准这样的能下压朝臣上逼皇帝的强臣,没有某个无名小兵,几里外射出的那支命运之箭,很难说同样胆小懦弱的宋真宗不会将北方江山拱手送给辽国。
但到了靖康之时,朝里恰恰没有一个可以团结重臣的权臣,蔡京原本是唯一人选,可蔡京已经年老昏聩,自己都不能亲自处理政事,奸臣也好,忠臣也罢,没有一个能统一人心的核心。如果靖康之变发生在几十年前,当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这批人都活着,结果最多也就是另一个澶渊之盟。可到了靖康,不知道是宋朝的运气实在太差,还是金国的运气实在太好,宋国始终没有一个主心骨。文臣中,蔡京这样的权臣老了,武将中,种师道这样的老将老了,宗泽老了,而且都是很快就死在这两年间,让北宋朝廷好容易等到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物,马上就又失去,仿佛老天爷在故意耍弄她一样。
宗泽死后,引起了一阵恐慌。
但宗泽这一年多的筹备是有价值的,他准备了大量物资准备北伐,北伐虽然没进行,可物资还在,开封的局面并没有恶化。
另外宗泽死的时候,还是夏天,金军主力还没有南下,宋朝有的是时间进行调整。宗泽死了。还可以派李纲去。这些文臣其实最大的作用,并非他们的军事才能,而是他们的坚定信念,李纲很合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