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节 藩盟(1)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五节 藩盟(1) (2 / 3)
        “那我回头去说说。你答应了啊,不许反悔!”

        吴国公主很奇怪,她说愿意支持李慢侯当皇帝,可又会帮朝廷算计李慢侯,似乎只是在证明她自己对李慢侯有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这是她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心理需求。唐朝的公主大概也是这样施展影响力的吧。

        “原则上同意了。你让朝廷派人来吧,按照正规程序。就在朝藩年会上谈。”

        藩镇法中规定,每年初朝廷都要派钦差来跟藩镇谈判,谈的主要是每年藩兵军费问题,藩政、藩财问题也都可以谈,但每年都是走过场,因为每个藩镇目前都对自己掌控财政很满意,谁动都不行。

        朝廷动作很快,削藩这种事,能不积极吗?谁知道公主靠皮肉吹来的枕边风,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热度?

        所以很快就派人来东海郡王府谈判,王府已经建好了,现在是整个东藩集团的核心,所有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每天在这里办公的幕官不下千人,看着比朝臣还多,也更忙碌。因为东藩的管理,实在是太精细了,需要处理的文牍,恐怕比整个朝廷还多。

        朝廷派来了秦桧,谈还是从藩政、藩军、藩财为主要内容。

        只要能削藩,朝廷是愿意做出巨大让步的,包括给钱。现在赵构越来越有钱了,晏孝广父子帮助理财,财政收入年年增长,而且没有引起太大的混乱。精简管理机构和方法后,市面反而越来越繁荣。又已经摸到了发行国债,低成本使用资金的经验,有钱了,就大方。

        秦桧甚至主动提出,海藩搬迁的费用,朝廷可以补助。

        李慢侯倒是没有想过从这里扣钱,他只是提了几个要求,希望可以带走愿意跟他走的藩官。李慢侯任命的藩官,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科举功名的,极个别是本身带着功名投靠李慢侯的。绝大多数官员,出自他的幕府,早先大多都是各地土豪家的子弟。现在已经正规了,随着山东各地的乡学、县学、府学重新恢复,中产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上学读书。李慢侯可用的人才范围更广了,也就开始从学校里招募官吏。

        当然也会经过考试,在山东的学校里,是要求教授算学的。在没有系统思辨哲学训练的前提下,数学是最好的逻辑训练科目,他可不想要一群整天只会空谈天人合一,却算不清楚行军百里需要多少双鞋的书生。

        秦桧同意李慢侯带走那些官员,说实话,李慢侯的藩官留在朝廷收复的州县,朝廷也不能放心。李慢侯要带走他们,也不是因为无人可用,而是知道留在朝廷体制中,这些人的前途很难得到保证。之所以要求愿意跟他走的他带走,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人是本地人,可能并不想走。所以他能带走的,主要是那些很聪明,明白自己在朝廷没有前途,还有愿意为了前途放弃乡土和富庶的南方,前往贫瘠的北方发展的,有野心的官员。

        李慢侯还提了一个不强求的建议,那就是希望朝廷尽量保持旧制,那些东藩机构摸索出来的商民两便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都值得保留,当然体制之争肯定存在,朝廷官员一定要改的话,李慢侯也不愿意为此跟他们作对,毕竟他要走就走的干脆一点,过于眷顾,只会加重双方的相互猜忌。

        李慢侯的要求,秦桧一概答应,只要李慢侯肯走,对朝廷就是最好的。对秦桧而言,就是大功一件。自从设藩镇开始,还没有轻松撤藩的先例,他秦桧要开这个先例,而且是从最强势的东藩手里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