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关东士人的屁股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关东士人的屁股 (1 / 4)
        虽然三辅之重要性已不如西汉时期,但在东汉前期仍然经济繁荣、衣冠聚集,朝廷的中高级官员出自扶风、京兆两郡的人数仅次于关东的南阳郡。

        这些关中三辅地区出身的官员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和利益,自然也是反对放弃凉州。

        经过激烈的辩论,朝廷方才搁置了直接丢弃凉州的计划。

        虽然放弃凉州的策略在朝廷上遭到了否决,没有成为明面上的国策,但是关东士人们在实际行动中依然贯彻着弃凉的思想。

        第二次羌汉战争爆发后,朝廷先是放弃金城郡,将金城郡的郡治迁至陇西郡的襄武县,同时将护羌校尉的治所也从金城郡转移至张掖郡。

        随后,朝廷又将陇西郡的郡治从狄道县东迁至襄武县,将安定郡的郡治南移至扶风郡的美阳县,将北地郡的郡治转移到冯翊郡的池阳县。

        在转移郡治时,各地郡守同时强制相应各郡的居民也随郡治一起向内地迁移。

        这些举动,就是关东士人在行动上绕开朝廷中枢的国策争议,实质性施行放弃凉州。

        凉州汉人早已落地生根,大部分凉州人都不愿意搬离故土。

        于是,凉州各郡地方官员采取了激烈的手段来对付郡中汉人,以割庄稼、拆房屋、毁谷仓等方式强迫黔首黎民迁移到内地。

        官府强制迁移人口的暴行,暴露了大汉朝廷的真实立场——朝廷及主政的关东士人集团缺乏能力和决心保护凉州。

        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惹得凉州汉人中的穷苦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凉州士族的家族利益。

        故而,朝廷、关东士人与凉州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痕进一步加深了。

        有的凉州汉人甚至愤而加入了羌乱之中,让凉州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