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我来此地闻民语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10章 我来此地闻民语 (1 / 3)
        老韩插话道:“这一时半会的,从哪里找呀?”

        淼淼脑子灵光一闪,“我咋忘了红旗村卡勒比亚特家冬牧场的有机肥了呢,让江米买他家的有机肥,吃完饭,我就跟卡勒比亚特联系。”

        老韩关心道:“刘俪,你的精量播种技术、少浇勤浇灌水施肥技术,农民掌握地怎么样?我这几天准备写一篇科学种田的信息,你得给我提供素材呀。我现在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呀!”

        一提起春麦的播种管理新技术,刘俪就头疼。

        “哎,你瞧我瘦成啥了,腿都跑断了,稍不盯紧点,农民就偷偷地多播种子,那个江道力趁我回村里吃饭的功夫,把我调试好的播种量硬是偷偷增加了播种量,把我规定的每亩地麦种19公斤,擅自提高到每亩地28公斤麦种,幸亏我吃完午饭没休息,回去监督,发现及时又改了过来,他说害怕缺苗,才这样干的。”刘俪愤愤不平道,“这些个百姓怎么就不相信科学种田呢?!还是老传统、老办法、老思想,瞧他们播种的方式还是十几年的老样子,我看就是老顽固!”

        淼淼劝说道:“刘姐,咱宁南县冬麦播种量一般在20公斤到23公斤,春麦就是比冬麦多点,现在让他们按照冬麦的播种量来种田,他们是有点顾虑。如果咱们能制作个精量播种技术的视频来进行宣传,效果肯定会好些。”

        刘俪推广的精量播种技术是通过减少播种量和提高种子分布均匀程度,改善小麦种子发芽环境和麦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来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小麦的单株有效分蘖,增加小麦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又能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老韩闻言,“要不,我试试制作个视频,不过,我的视频肯定很简单,只能告诉农民播种的密度过细,小麦生产弱、分蘖少。播的密度过大,又不能发挥小麦群体高产的作用。告诉村民,只有使用刘俪的这种方式,既能节约麦种的成本,又能提高产量。”

        淼淼眉眼带笑的回道:“可以呀,只要能让各族牧民看懂,刘姐的工作就好推广了。”

        “晚上我就搞个短视频,咱也别召集农民来听课了,大忙季节,他们没时间,我制作完发到皮牙子村微信群里。”老韩慢条斯理地说着。

        刘俪开心地伸手拍下老韩的肩膀,“不愧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就这样。”

        淼淼看着又黑又瘦的刘俪,心疼道:“刘姐,你别到处跑了,我觉得你把推广的重点就放在2700亩地,那里有杨老汉家的35亩口粮地,他是个开明的人。后面的事情还多着呢,你这新技术对种子的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深度都有要求,最头疼的还在浇水环节呢,春麦一般最多浇5个水,按照少浇勤浇的技术,缩短浇水时间,提高浇水次数,很可能浇七八个水,老百姓肯定嫌麻烦,所以,你让老杨头带好头支持你的工作,准没问题。”

        刘俪思忖着说道:“是这个道理,我也来个以点带面推广新技术。”

        老韩询问:“刘俪,你算过没,用新技术种植春麦,比老办法种植春麦,每亩地节省多少成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