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样利用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间,小而言之是指年月,大而言之是指时代;地点,小而言之是指大庭广众、居家密室,大而言之是指城镇、乡村、野外;具体场景则指由一定的时空因素,以及交际情景有机组合而成的言语交际场合。

  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来增强说话效果,有时可以借用季候景物,诱发说听双方的共鸣。如郭沫若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的发言,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结尾的:“春分已经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展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当时郭老卧病难起,做此书面发言。这个发言一经宣读完,会场上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通过实况转播,又在整个科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郭老在这里运用“春天”这一季节环境,画龙点睛,效果显著。

  一个人谈话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如时令、地理环境、自然景物往往因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情感色彩。若能结合自然情景来组织话语,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自然环境对说话的声音也有着相当的限制,例如,在肃静的图书阅览室里,只有书页翻动的唰唰声和写字的沙沙声。有人进来办事,非说话不可,也只能悄悄地耳语几句,声音小得别人难以听见。如果有人大声说话,立刻成为众矢之的,随之招来一束束责备的目光。两个人在办公室里促膝谈心,一般声音就可以了,说到机密处,还可以放得更低,窃窃私语。如果两个人相距较远,或在嘈杂的闹市上说话,就得高声呼喊。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