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待人生始终秉持台上台下的那份从容
对待人生始终秉持台上台下的那份从容重名利的人被智者所轻蔑,为势力者所叹服,为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名所奴役。
《快乐的人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得意或失意,对待两种不同境况的态度也是检验一个人处世态度的标准。
当我们在台上的时候,要做好下台的准备;如果我们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随时准备上台。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没有人永远在台上,也没有人永远在台下,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唯有把握住上台时演出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扮好自己的角色,那么不管是主角或者是配角都是值得鼓掌的。
所谓的在台上就是自己享受名利的时候,是被人所羡慕的时候,如果你在台上,应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责任;所谓的下台就是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当凡人的时候,这时,也不必感叹,不如做个最好的观众,给予台上的人热情的掌声。
在台上,固然是众所瞩目的所在,但是所受的压力较大,且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在台下,虽然无法光芒四射,但若能沉潜自得,倒可明哲保身,不必成为别人的箭靶。那么要留在台上或者是走下台,的确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但是有时候要上台或是下台,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时是环境使然,有时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台上也许风光,但是没有永远不凋谢的花朵,常春树固然可喜可贺,也要随时做好下台的准备。唯有懂得何时上台,何时应该下台的人生哲学,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安身立命的处世原则。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但是,当一个人集荣华富贵于一身时,他是否想到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有长江后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过分贪恋巅峰时的荣耀和风光,趁着巅峰将过未过之时,从容地撤离高地,或许下得山来还有另一番风光呢!
有一个拳手,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个拳手无疑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明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他的选择虽然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某些不得已的情况而不得不“放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辉煌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美国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这一瞬间,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到了80岁时,赫氏不得不考虑放弃解剖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设想,此时赫肯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绪多么复杂,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肯黎都有“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了。一位名人说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忍受了什么。”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放”的人,应该说他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了一种落落大方的风范。
生活中,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这样一些情形:人生——无论功绩或是职务——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和最高峰,却因为意外地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人去直面“放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跌下去不疼,爬起来才疼”,这就是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反思固然必要,可是,如若长久地斤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就反而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主将罗伯特在投降仪式上签字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亚,避开了所有的公共集会及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后来,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请,出任华盛顿学院院长一职。不耽于沮丧与懊悔,一切复兴家园的“战役”始终在默默地进行之中。应该说,罗伯特是明智的,他懂得:“将军的使命不单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拼杀,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看来,罗氏是真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这情形恰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像罗伯特那样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坦诚是令人钦佩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