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一网打尽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一网打尽 (1 / 5)
        天空的东边微微变得明亮,鲜红的阳光自地平线发散而出,破开了昏夜。

        打更报时在宋朝还未普及到民间,现在还是官厅专属。所以还没有更夫走街串巷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场景。

        不过在元祐七年,汴京建了一座水运仪象台,以漏刻水力驱动,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每到下个时辰,就有一个红衣服的木人在左门里摇铃;到了每个时辰的正中,有一个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门里扣钟;每过一刻钟,一个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

        这水运仪象台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也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

        那一年苏轼进京述职。瞧见这水运仪象台便犯了红眼病。回到潭州后,马不停蹄的去到浏阳找到邓老太爷,逼着邓老太爷在潭州城也搞一个出来。

        不搞就赖在邓家不走了,说着就让书吏回府衙去取文案,在邓家的正厅里办起公务来。至于建造钟台的钱嘛,那当然是没有的,奉献担当嘛。

        邓老太爷拿这赖皮老头没有办法,总不能真让荆湖南路转运使兼潭州知州把邓家变成府衙吧,那成什么样子了?

        邓老太爷只好自掏腰包在城东南角,仿着天心阁的模样建了一座硕大的钟楼。

        不同于水运仪象台。。建造的天心阁其实是一个机械大摆钟,靠重力与发条来驱动,一个直径十米的硕大的钟盘立在阁楼之上,每到第几个时辰,便会从阁楼里传来几声悠长响亮的钟鸣。

        “咚~咚~咚~咚~”四声钟鸣自天心阁传出,这便是到卯时了。

        张二领着四十多个工人到了一个小院子前,他上前敲响院门。

        “谁啊?”一个男人打开院门一条缝,探出头来。

        没等他再做反应,张二双手一推将院门完全推开,带着七八个工人走了进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