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七章 水泊梁山背后蕴涵谜团 (1 / 2)
宋万缓缓说道:“澶渊之盟签订前,宋辽两军互有胜负,辽军虽然侵犯北宋边境,但实际上没有占得丝毫便宜,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双方形势都不容乐观,辽军国内形势吃紧,正急于退兵处理家事,宋军怕西夏乘虚而入,也急于收缩战线。双方都骑虎难下,便坐到谈判桌前。这就是签订澶渊之盟的背景。”
这一刻,宋万像极了一个朝堂之上侃侃而谈的三品大员。
“咱们细度澶渊之盟的内容,发现这确实是一条不平等条约,只不过吃亏的一方是辽国而不是大宋。澶渊之盟关于利益的实质内容是宋每年需向辽国纳贡,岁银十万两,绢帛二十万匹。准许两国互市。”宋万歇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宋向辽纳贡,虽然是纳贡,但是我们再看数额,三十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大宋一年的岁币可是一个亿呀,三十万简直九牛一毛,一个县的赋税就把辽国给喂饱了。另一方面,宋辽两国间的战争,一年要消耗掉大宋少说几千万的军费,如果说花个区区三十万就能省下几千万的军费,这是多么划算的一桩生意。”
“不能这么算,”欧鹏说道,“为什么不是辽国向大宋进贡呢?”
“问得好。。”宋万道,“这就要看利益条约的另一点——两国互市。双方开展自由贸易,这对大宋而言绝对是赚钱的买卖。契丹人虽然雄踞北方,但其经济形势过于单一,生活所需的物资尚不能自给自足,许多东西都需要从大宋输入。而大宋这边经济繁荣、沃野千里,国家资源丰富,而且产业结构丰富。辽国国内的经济受到与大宋贸易的严重冲击,导致辽国自主发行的货币,老百姓都不用,商人们之间的贸易之人大宋货币。所以大宋凭借澶渊之盟,通过给辽国三十万的蝇头小利,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省下来巨额的军费支出。。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倾销自己的商品和教化,现在的契丹人,越来越像汉人了。”
朱武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道:“宋万兄弟怎么知道这些。”
宋万从口若悬河、意气风发的状态瞬间现回原形,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些都是王头领说的,我只不过听得多了,背的熟了而已……”
这个王伦简直是奇才,真是听君一席话,颠覆价值观,就算说的不一定全对,听起来也是好有道理的样子。
“我在宋辽边境上见到的景象确实如此,”邓飞道,“印证了宋万兄弟,哦,王头领所言不差,宋辽贸易使双方都受益良多,更加重要的是,边境百姓十分和睦,辽国官府大量启用汉人做官,杨雄现在就是辽国蓟州的两院押狱节级,‘澶渊之盟’确实不像中原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堪。”
裴宣补充道:“不尽完美,但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史进道:“这跟曾家府与梁山泊有什么关系?”
一句话引回原先的话题,宋万道:“问题就出来辽国和金国的关系上,现在两国势同水火,两国作为北方的统治者,欺压金国,金国想反抗,但实力薄弱,便想借助大宋,联合抗辽。”
朱武道:“因此曾家府就是金国联络大宋对付辽国的桥头堡,那么大宋朝廷的态度就很关键了。”
宋万一拍大腿,道:“正是如此,蔡京、童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直对辽国主战,对金国视为盟友,暗中与曾家府保持密切关系。但是朝廷不乏有识之士,比如国老太师韩忠彦、殿司太尉宿元景、殿前太尉陈宗善、御史大夫崔靖、谏议大夫赵鼎等人,反对蔡京、童贯弄权,主张与辽国保持‘澶渊之盟’。驱逐金国使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