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九 农林渔副 (2 / 3)
蜡烛价高的原因,便是制作原料极为难得。
现代制作蜡烛的原料石蜡自可从石油中提取,自然价格不高,但在古代,却只有蜂蜡和虫蜡两种来源。
蜂蜡,顾名思义,乃是小小蜜蜂酿蜜之外的副产品,产量极小,价格也便可想而知,非达官贵人与巨富之家能用,因其颜色淡黄,也被称为黄蜡。
虫蜡,颜色发白,又称虫白蜡,较之蜂蜡产量略大,价格也稍稍低些,却也要从白蜡虫分泌物中提取,而这白蜡木的食物居处便是这白蜡树,这也是洪保当年带来树苗的初衷所在。
只是后来,于惑父子来到婆罗洲上,带来捕鲸炼油之法,数量更大,成本更低的鲸油蜡烛占了上风,虫白蜡随之搁置不用,这些白蜡树林也便任其疯长了。
怪不得,自己初到那晚,妈祖庙与三公祠中灯火辉煌,还有一股奇异香气扑鼻而来,想来便是那些鲸油蜡烛的功效了!!
恍然大悟之际,郑鸣忽然对座中的那位于惑产生了兴趣,见田望收暂无话说,郑鸣便即勉励几句,随即将话题引向那位渔厢厢头
渔厢,专门负责捕捞海货,同时负责管理盐田,旗下现有专用渔船九艘,除了那艘两百料的专用捕鲸船外,便都是些百料以下的小船。
厢头于惑今天才过不惑之年,来到此地之前,祖祖辈辈世居粤东海岛,以讨海为生,只因疍民身份,饱受官府欺压与海盗袭扰之苦,生计本就凄苦异常。
后又遭逢倭寇作乱,船屋渔网尽数被毁,生路全然断绝,于惑高祖索性远渡重洋,举家南迁,先后辗转澎湖、吕宋等地,后来却又在那场发生在1603年的马尼拉大tu杀中再次蒙难,年仅七岁的于惑只得与父亲再次南迁,最终流落到婆罗洲上,为潜军收留。
因为熟知鱼群习性,尤其擅长捕鲸,见潜军基地虽然靠海,却是海货稀少,于惑父亲便提议组建船队,定期出海捕鱼。
一来可为潜军遗民带来各类新鲜鱼获,快活肚腹,二来又能得到鲸油,即可食用,又能在精心熬炼制后,制成洗头洗脸使用的皂条,同时还能代替羊油猪油,成为更好的火烛原料。
彼时的潜军总管洪不待欣然应允,随即令人编织渔网,随后又调拨人手,划分出几艘快船,专门成立了这个渔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