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 妈祖 (1 / 3)
见识过火器,郑鸣又将目光投向脚下乘坐的福船。
按照唐雷说法,这艘五桅福船为六百料样范,目前潜军仅有两艘,前后两艘四桅福船则要略小一些,都是四百料,若与昔日西洋舰队动辄千料两千料的宝船相比,只能算作不起眼的小不点。
这倒并非无法造出大船,反而因为潜军专心潜藏,并无远航战事,因此无须劳工费料,大动干戈,只要满足平日往来瞭哨任务即可。
若有需要,潜军船厢自有能工巧匠,基地附近也不缺乏良材木料,不需几月工夫,便可随时建成千料大船,因此不必担心。
郑鸣关心的正是这点,既然唐雷如此信心满满,想来并非虚言,于是郑鸣也就放下心来,转而开始细细打量这艘六百料福船。
此船形制端庄,状如水禽,下半部更有独创的水密舱技术加持,漂泊在海面上十分稳当,小风小浪无关痛痒,因此自南宋以来便成海商最多采用的船型,至明朝时更是大放异彩,郑和宝船便属此类。
只是福船两舷过于倾斜,水密舱结构又占去船舱下部不少空间,难以构建多层贯通甲板并凿出侧舷炮眼,仅有的几门火炮也只能布设在甲板上方或首尾船楼上,从而造成火炮装备数量十分有限。
还有作为动力来源的船帆,五面中华硬帆固然可使八面来风,船帆却用草席竹篾制成,中间又有硬骨支撑,从而带来整体重量过大的问题,以至每次升帆都要耗费大量人工时间。
这还不算,因为船帆过重,随之造成另一个更加致命的后果,那便是无法将船桅制作的太高,船帆面积同样十分受限,从而大大降低受风效率,从而拖累航行速度。
尤其顺风之时,装备中华硬帆的船舶航行速度最高不过七八节,远逊于同时代中使用全装横帆,极速可达十一二节的欧式盖伦帆船。
当然,中华硬帆和传统福船广船也并非一无是处,除了船帆可使八面风和抗浪性极强之外,中式帆船还创造性的最先采用了船舵结构,后来又发展出开孔平衡舵,转向更加灵活,操控性能远胜其他船只,以至通过中东传往西方,为欧式帆船借鉴采用。
郑鸣素来讲求实用,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崇洋媚外,反而主张取长补短,中西合璧,为此还专门做了一些研究,亲手画过几张草图,并得到几位风帆战列舰发烧友的肯定。
虽然那些只是纸上谈兵,但只要有人有钱,又有木料,郑鸣自信能够付诸实践,对这些战船进行改良升级。
一路东拉西扯,指指点点,每每开口,又全部说在点上,直令相陪一旁的唐雷大呼意外,本以为巡抚钦差都是些满口套话的官僚,不成想这位却是不同,竟似还懂船舶火器,俨然便是一位资深人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