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孤山悟道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孤山悟道 (1 / 5)
        不得不说,闭关读书真的是能悟出东西的。

        徐言在翻看了雷礼的文集后发现这位雷大宗师真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啊。

        实际上有明一代科举以程朱理学为宗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德朝以前。

        嘉靖以后阳明心学兴起,其在科举中的地位渐渐超过了程朱理学。

        万历至明末,更趋如此。

        徐阶便很推崇阳明心学,在京师大为讲学。后来的李春芳更是如此,甚至在隆庆二年担任会试主考官的时候写过一篇程文。

        这文章以王学解经,并将庄子之言入文引得一时风潮。

        亦如唐宋派的领袖,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顺之就提出了“本色论”,主张“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无法创得佳作,提倡作文“但直摅胸臆,信手写出,虽或疏漏,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第一样绝好文字”,若如不然虽谨遵“绳墨布置”,但“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而无“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

        这些看法与阳明心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及至万历年间,以王学左派李贽、袁宏道为代表,主张文章求心、求奇、求异、求趣,融禅宗、老庄等思想入科举,又是一番极大的革新。

        袁宏道甚至提出:“举业之用,在乎得隽,不时则不隽,不穷新而极变则不时,是故虽三令五督,而文之趋不可止也,时为之也”

        总的来说雷礼对于科举文章的看法,虽然不如王学左派李贽、袁宏道激进,但大体和徐阶、李春芳、唐顺之属于一个类型,即温和派王学。

        王学种类繁多,不同派别之间差别很大。

        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源还是王阳明的浙中王学。

        浙中王学的代表便是钱德洪与王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