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务学当为先 (2 / 5)
        万国修身始,朕念方拳拳。

        经筵即臣子为皇帝讲学,虽然此模式于宋代正式制度化,但真正鼎盛是在明代。

        明代经筵的授课方式是在英宗朝确立的。

        英宗以冲龄即位,三杨十分关注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亲自制定经筵仪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遇寒暑则暂免。

        除去每月必须的三次经筵,还有日讲,亦称小讲、小经筵。

        明人对于经筵的重视程度极高,认为“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一月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月之进。盖人之心思精神有所繁属,则自然强敏。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

        帝王也是人,是人总会有惰性,时间长了便会不想御经筵。他们理由也是千奇百怪,诸如圣躬违和、祁寒盛暑,尽可能免除经筵讲学。

        这时候就到了言官们发挥的时候了,他们会发表谏言:“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莫要于经筵。”

        总之,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促使君王接受经筵。

        总的来说,圣明之君都是很认同经筵这种讲学方式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弘治帝。

        相较之下,嘉靖帝在历史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怎么好了。诸如什么道君皇帝,一连二十年不上朝。

        其实在即位之初,嘉靖帝还是很勤勉好学的。

        以亲藩身份即位,他迫切需要用礼法证明自己。

        而经常性的御经筵,营造勤勉君王的形象很重要。更不要说临朝处理政事这些基本操作了。

        可以说在嘉靖十五年之前,这位皇帝还是很称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