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节 冤家(三)
虽时值午后,暖阳熏熏,室nei却如冬日似地一阵寂寥,有婢僮食Ke在门外院中,闻得老爷暴喝,还有碗盏碎裂的清脆之音,一时间面面相窥,又没得传召,不敢私自入nei,顿时闭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guo相大人,且听他分说下去,若有妄语,再罚不迟。”糜竺有些急,心下也暗怪这李佐之过于危言耸听,人是他带来的,出了意外,自个名声颜面都不好过。
“有什么好说的!”孔融冷哼,“那平原私起ZHAN火,导致民生凋零,咎由自取,又关我北海何事?”
李臣背着手,在堂上走了几圈,说,“我一LU途经数guo数郡,皆土掩白骨,荒草杂生,生民之可怜不幸,让人泪下,惟进得北海,商船络绎,百姓人人面有喜se,又有那学馆启蒙幼童,读圣人儒经,声声入耳,足见阁下治政有功。”
这便又是个先惊再抚的说Ke伎俩。
其实这孔文举在后世人心目中,虽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但人胜在清高,又自矜家世,不愿做贪腐扰民之事,更是自个掏钱修义学养寒门士子,好传他孔家的大道,所以在百姓世家的心目中口碑极好。
孔融面se稍缓,“也亏你有心,如平原guo也这般行事,敬天子爱黎民,自可安然太平。”
“我素闻阁下爱评天下人物,汝南有劭、靖二公书月旦评,青州有guo相作俊才谈,好不风liu雅致,如今倒有两人,望君点评。”
“你这小子,又有什么资格与吾共评海nei人物。”孔融不悦。
糜竺便道,“好久没听到文举公的俊才谈了,竺心中痒痒,望公不吝言语。”明显就是在帮腔了。
“哪两个人?如有你家刘guo相,想借此扬名,便不必再提。”孔融唤下人收了碎瓷,清了水渍,然后慢慢说道。
“一为幽州公孙赞,二为冀州袁绍。”
“皆是当世俊杰啊。”糜竺惊道。
“哼,全是乱臣,”孔融却怒道,他儒家传人,对君臣之道看得极重,“幼帝尚在西都,这两人却不SI报效朝廷,拥兵自重,年年私ZHAN,心中全无君臣大义。”
“那便不谈俊杰,只论贼子,此两人谁为祸更深。”李臣有些不怀好意了。
“啊……”糜竺直听得冷汗淋淋,这两人都是当今数一数二的大诸侯,轻易开罪不起,连使眼se,孔融傲材放肆的xing子上来了,也不管不顾,朗声说道:
“公孙赞久为边臣,平胡夷有功,还算不错,但袁绍四世三公,受帝恩不可谓不深,连换天子之事也敢行得,莫非他也想做董贼?”
他说的是袁绍在chu平一年,曾想拥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天子,轰动一时,直到刘虞自己也跳出来反对,事tai才逐渐平息。
“便是说,两害取一,公孙为善?”李臣拍掌笑道,“却不知孔大人是帮哪边的?”
“此话何讲?吾替朝廷守郡安民,奉的是天子诏令,又不是谁家的私臣。”孔融皱起眉头,又失笑,“倒上了你的当,方才你言北海有灭顶之祸,这会却扯题千里,如不说得团圆,我倒要替刘guo相管教下不孝小吏。”
“莫非大人还未明晓,灾祸便在此chu!”李臣叱呵道,疾步走了过去,耸立在孔融面前,居高临下,眼神迫人,“可问北海有几千百ZHAN老兵,有几位善ZHAN大将?”
他痛心疾首地摇头,“我主公刘玄德,起义兵,平黄巾,抗暴lue,逐lang子野心之辈于境外,士卒骁勇,更兼得关云长、张益德,皆名将帅才,若无我家君上抗拒,试想那袁绍入主青州,北海之富,便如无知幼童,提金招摇过市。”
“公孙蓟侯、田楷田青州自然敬得孔大人,不敢对北海稍有逼迫,但那袁绍,难道会因阁下贤名,就裹足不前?”李臣喊了几嗓子,脸颊额头都是汗迹,怒目圆瞪,显得狰狞,“平原乃青州门户,若有散失,袁军席卷州nei之时,孔北海岂又能du善其身?又或者君在心中,还是暗想着投靠袁绍,也想当个从龙之臣?”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