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百四十一节 庐山会议
.二百四十一节庐山会议
历史已经改变了,西方的法黑斯照常发展,可是亚洲却大不一样了。去年的七月七日日本人没有发动卢沟桥事变,但是却在今年发动了,发动的qing况也跟历史上不一样了。赵书礼没穿越前的历史上,由于九一八不抵抗,日本毫不费力的掠夺了东北大量的利益。然后东北军在各种nei外因素下,迅速的势弱,后来消失在明争暗斗之中。
但是这个历史上,九一八因为塞北军的强势介入,而发生了改变,日本人没能占领东北。因此也没有出现之后的步步蚕食,在卢沟桥附近的丰台大营确实有不少日军,但是比之历史上要少,也没有历史上那么蛮横。
因此七七事变没能按照过去的历史,也不可能按照过去的历史那样发生,而是在第二年的同日,日军直接以大规模行动开始侵华。方式仍然是突然袭击,名义则仍旧是保护铁LU和侨民,因为东北确实也存在着反日的行动,日本人上街实在是不安全。经常有挑衅的日本浪人跟人斗殴,双方忽悠死伤。而铁LU也是经常被不名势力所破坏,对此东北军无能为力,常惹得日本人发飙。
而赵书礼之所以犹豫,除了他把不准事tai的发展,还有就是日本人在发动事变后,第一时间跟他做了解释,表示继续支持他,表示支持他现在进兵东北,把黑龙江并入塞北统治,当然前提是将苏军驱逐出黑龙江,日本人表示愿意跟塞北军一起行动对苏联驻黑龙江军队进行打击。
赵书礼不会为此利益所引you,但是他在考虑,是不是将计就计,继续稳住日本人。把事tai压制下去,毕竟日本人像他前世的历史上一样,没有宣布是侵略,并且表示对东北领土没有野心,在占领了辽宁后,立即扶持九一八后逃亡日本的大汉jian熙洽组织东北整府并任主席。同时吉林的那些杂牌东北军也投降做了伪军,张海鹏做了吉林主席。虽然说是在汉jian的统治下,但是毕竟日本人还承认这两个地方是中guo领土,还没有撕破脸皮之下,赵书礼显然在考虑是不是要这么装下去,知道欧ZHAN爆发后,全世界分成两个阵营,这样中guo的抵抗日本就不那么孤单了,不会像历史上那样,du自抵抗数年,而西方人则隔岸观火甚至下绊子使坏。
既然是犹豫,那么肯定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坚决抵抗。这次不同以往了,这次日本人是来真的,不管东北将来局势如何发展,显然日本人都不会放弃这里,不会像九一八那样做出退让了。中guo人的反击将是一次大规模的guoZHAN了。那么在像以前那样塞北军倾力du自抵抗,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胜利了自己也垮了。而且既然是guoZHAN,那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塞北军du自来打,是到了团结全guo民众,一致对外的时候了。同时抗日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在赵书礼的印象中,抗日是伟大的,各种势力摒弃前嫌团结一致,这实在是中华民族最光辉的时候。同样利用日本的野蛮侵凌把全guo各个势力统一起来,这为将来的实际统一打下一个基础,有可能不用像过去发生的那些惨烈的neiZHAN,白白liu血,而是大家通过商谈和平统一也说不定。
反正抗日是迟早要打的,那么把民族的血liu在抵抗外敌中,来凝聚人心达到统一,岂不是比通过惨烈的neiZHAN来达成统一要少很多牺牲,而且这种外ZHAN中的牺牲也比neiZHAN要光荣和正义多了。民族也不用出现后来的大争论,探讨neiZHAN的正义xing了。
既然要团结大家,那么就必须要各个军阀来表tai。
终于在赵书礼秘密建议下,蒋价石发起了一次大会议,会议在蒋价石的地盘,江西的庐山举行,成为庐山会议。
蒋价石之所以发起这次会议,开宗明义的表明是探讨抗日大事,不是因为他突然雄起了,而是因为赵书礼送给了他一个密议。.是日本人跟塞北商谈的密议,日本人表示希望塞北军南下,跟日本人一起攻击中央,将来统一的中guo将由赵书礼主掌。而日本人得到的利益则是,东北三省并入日本。同时赵书礼把塞北的大致部署向**透露了一下,大部分塞北军部署在靠近东三省的边境,另一部分部署在山西北部,靠近河北北部地区。
赵书礼把日本人提出的这个提案,原封不动的抄了一份悄悄的交给了蒋价石,同时又透露了塞北军的部署qing况,以蒋价石的聪明,他很容易就猜到了赵书礼的意SI。把日本人的密议提案给蒋价石看,人让蒋价石明白,塞北军南下作ZHAN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又把部署给蒋价石看,又让他知道,塞北军既可以南下作ZHAN,又能够东进东北跟日本人死磕,至于南下还是东进就要看蒋价石的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