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明印协定和皇明天朝体系(一)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明印协定和皇明天朝体系(一) (3 / 4)
        朱允炆侧首看向不远处,那里有一名翰林学子,专司职责类似于书记官,朱允炆看向他,他便开始书写敕命。

        “第三件事,陕甘的退耕规模。”

        陕甘就是陕西和甘肃,大明有甘肃这个称谓却没有相应的行政机构,比如早年的宋晟,他独当一面的时候,职务是甘肃总兵官。

        负责的是关西七卫的防戍,而关西七卫的上级机构是朵甘都司,朵指青海甘指甘肃,但朵甘都司却没有都指挥使,只有一个甘肃总兵官。

        是不是感觉有些乱?

        这个要解释起来,需要先了解一下洪武朝设置朵甘都司的时代背景,洪武北伐后,青海地区的蒙古人向大明投降,原地置卫,也就是关西七卫,又称蒙七卫。

        而后,太祖皇帝任命宋晟为甘肃总兵官,是协调关西七卫一并负责大明的西北防线,所以并不是直接任命为朵甘都司都指挥使。保留了关西七卫一部分独立权,简单来说就是蒙人治蒙。

        后来哈密国王脱脱投降,朱允炆置哈密卫后,关西七卫成了关西八卫,脱脱改汉名孟献忠,成为了朵甘地区第一任都司同知,但实际管理的区域,还是星落密布于整个青海地区的蒙古民,至于甘肃地区自武威往东南内陆延伸,各处以汉人为主体成立的各府县,实际还都是各管各的。

        那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行政机构。

        陕甘为于大明西北,水土流失严重,早已不是两千年前老秦时代的关野沃土,加之陕西关中地区早年间战乱频繁,洪武初期更是秦王朱樉征讨蒙古的大前线,被战火打得堪称满目疮痍。

        恢复西北元气。。退耕植林,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都是利在千秋的大业,顺道,在刺激经济发展后,当地也能够有财力和组织更多人手来治理黄河这条哺育炎黄子女的母亲河。

        “出四川往北就是陇南、天水,走阆中、巴县则是陕西的汉中,内阁的计划是以将关中平原以西安府为界点,西安府往西这一半全部退耕,同时自兰州府往东,所有甘肃地区可以耕种的全部退耕,包括汉中的自耕农。”

        陕甘的退耕计划要比四川面积更大,但实际涉及到的百姓数量反而要比四川少,因为西北人均耕地面积要多些,至于甘肃,百姓数量本就稀少,靠耕种为生的数量,连南直隶脚下任意一个县的百姓都比不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