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经济内卷化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八章:经济内卷化 (1 / 6)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充沛的人力才是限制了大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原因。

        格里安奇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朱允炆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他对古代社会的认知中,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人口党。

        即国家丁口越多、地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加的强大。

        即使是几百年后,拥有四万万人口的满清被几千名英法联军打的欲罢不能,绝大多数人也只会认为那是因为西方的火器发达所致。

        在火器化没有全面普及或者说进化到可以大规模屠杀成建制军队的时候,人口数,不就是国力最直观的表现吗?

        “大明的劳动力有多么廉价?”

        格里安奇举出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

        “一个地主拥有一万亩田地,他雇佣了一千个无地的佃农来耕作,每年每个佃农只需要支付一两银子,平素里也只需要管中午一顿饱饭即可,这些就是地主一年的投入,回报是一万亩田地的产出。

        这个地主还可以选择购买一百头耕牛,然后给这些耕牛拴上犁耙,再雇佣一百个佃农来驱赶这些耕牛就可以耕完一万亩地。

        一百头耕牛,即使以大明现在拥有整个草原的情况下,价值也远远超过五千两,人吃牛嚼,一年的开销就算三百两。

        以十年来算,雇佣佃农十年的开支才一万余两。

        而购置耕牛虽然是一次性投资,但十年下来的开支也达到了八千两。

        投资的回报率太低,而风险又太高。

        如果耕牛十年内死了,田产遭到了天灾,这些投资就是打了水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