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6 / 25)
就比如户部和国有资源部两部的计划中,前者要实现五年内垦荒九十万顷、新增丁口三百三十万。而后者则要实现全国铁产量三千万斤以及煤产量三万万斤。
这几组数字都是硬性指标,但实际其中的水分是巨大的。
田亩的清量工作,大明地方上的执行并不严格,偏远如四川、云南、两广等地一直没有最新的统计数据,同样的道理,各省下沉到村落基层,在户口的统计工作上做的也是相当马虎。
只要后边五年户部能放开手脚,锱铢必较的搞摊派,一丝不苟的严格执行皇权下乡工作,光查出来这些黑户、黑产都足够完成计划指标了。
而国资的煤铁工作,真正有难度的无非是煤的生产而已。
洪武二**,官营铁产就可以做到年产量将近两千万斤了,以至于中枢铁库都放不下用不完的地步,太祖明颁圣旨,暂停官营铁厂,鼓励民营冶铁,让利于民。
铁课税为十五税一,翌年收铁课一百一十万斤,反向推理可得,民营铁厂冶铁数为一千六百五十万斤。
朱允炆登基的时候,民间二度禁铁,设置官办铁市,改民间自由贸易熟铁的行为只可在官市中进行,饶是如此,对民间冶铁的积极性打击仍然不大,一年铁课税犹有二三十万斤之高。
只要二度放开民营铁厂,转瞬间就可以达到民营产铁一千万斤的标准。
朱允炆不说话,杨士奇心里就难免有些不踏实,这份计划是他们内阁会同各部、三法司一起定下来的,是一个不算太简单,但也同样没到太难的地步。
大家齐心合力,总不至于最后关头弄个灰头土脸。
“朕在提意见之前,先说一下朕为什么要让内阁制定这个五年计划吧。”
冷场的寂静被一句话打破,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正襟危坐起来。
“朕知道你们心里很不适应,毕竟这个国家如此的大,大事小情、天灾人祸都是无可避免的,哪有事事皆如人意的道理,而且每年的收入多多少少都难免会有浮动变化,不可能有一个定数,所以历朝历代从未有过这种在你们看来是奇葩的规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