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玉美人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玉美人 (2 / 5)
        说到这,她又懒懒的伸了个懒腰,似就要睡去一般。

        易云却听得迷惑,头大如牛,也难怪他如此,凡修道之人,无不是循序渐进,以道家为例,必先学那长生久视,静坐悟道,吸收天地灵气入体内,有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己所用,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天人合一”境界,此即为“道”之所在。

        “道”的本质是自然,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首先必然要学会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净、寡欲、息虑、坐忘、守一、抱朴、养性、存思等,摆脱世俗烦恼,求得内心安静,无思无欲,无忧无虑,以达长生久视。

        其具体的做法,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外丹服食等,都是固精养形的方术。此时,就突破了第一层的“炼精化气”,将天

        地万物的“灵”依照规律引入了体内,形成了创造天地万物的“气”。

        “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家由此引申而述呼吸引气的道术:“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鼻口呼吸往来,当绵绵为妙,若可存,复若无有。”(注一)

        然后修道进入了第二阶段——结精自守、炼气化神。

        “古仙士实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大信也。

        夫欲实精百行当修,万善当著,调和五行,喜怒悉去。

        五脏所以伤者,皆金木水火土气不和也。和则相生,情性不动,喜怒不发。

        五脏皆和同相生,与道同光尘也。

        今当和五行,令各安其位,勿相犯,亦久也。

        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能用此道,应得仙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