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君子报仇不隔夜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君子报仇不隔夜 (2 / 3)
        “李元晓啊李元晓,你敢对娉婷下手,那我今日,就送你去该去的地方。”

        锦花楼位于仁川县正街的东面,老板是放过三任县太爷的陈举人。

        因为做过官的原因,陈举人的生意,一向都只对读书人开放,除了特定的文会,一般不会招待外宾。

        在锦花楼内,有着二层的木质结构的小楼,小楼的对面,有着一座巨大的高台,名唤登奎台。

        这座高台,乃是有身份的客人的座位,他们坐在高台上,一方面享受着无数学子的崇拜,另外一方面,也作为特别的嘉宾,回答各位学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此时的李元晓,就高高的坐在登奎台上,一座鸳鸯戏水的屏风,将他的身体与台下如织的人群完全隔绝。

        虽然并没有出仕,但是,诗君康采薇的文名,在大康国却是如日中天,隐隐的有着追赶大康国五圣的架势。

        眼见台下的众学子满眼艳羡的看着自己,不断的呼喊着自己和师尊康采薇的名字,李元晓的脸上,不由得挂上了一抹志得意满的笑意。

        秦朝时的李斯,就发出过“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慨,李元晓对此颇为赞同,不管康采薇如何的残暴刻薄,他都紧紧的抱住了他这棵大树,而如今的意气风发,众人敬仰,无疑便是他跟随康采薇的最佳回报。

        文会一如既往的热烈,此时已经进行到了隔帘对句的环节。

        所谓的隔帘对句,乃是锦花楼常年的保留节目,在酒酣耳热之际,由登奎楼上的贵客与楼下的学子进行所谓的文才交流,而交流的方法,便是通过对句与和诗。

        李元晓以文才出名,文人对其仰慕万分,如今有机会与他同席而坐,少不得就要好好的见识学习一番。

        就在李元晓面前的屏风前面,站着四名面容英俊的白衣书童,每个人的手中,都捧着一副实木的托盘,想要和李元晓请教的文人,会把自己或是率先拟好,或是临场发挥的对句写好,有小童捧着交给屏风后的李元晓,再由李元晓把对句的答案写好,然后由小童唱念出来。

        所谓的对句,其实就是人们最为常见的对联,这是作诗的基本功,但是却偏偏有些人在这上面下功夫,将它发展成了一项读书人用来专门显示才学的竞争性游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