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论功行赏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一章 论功行赏 (1 / 3)
        伴随着一系列赈济灾民工作的展开,两位后宫娘娘在京城百姓中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具体负责此事的杨宁,原先因监军宁夏平叛及出使草原积下的声名更是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整个京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随着南北人流往来京城,这募捐赈灾一事也传遍了中原关外、大江南北,天下人都知道当今大明朝出了两位大慈大悲的皇后与贵妃,也知道还出了一个年少有为、深具才干的少年太监。

        就连参与此次募捐救灾的各部抽调官员,在同僚邻里之间说起来也是颇受人尊敬和羡慕,让这些官员着实得意了一阵,而此事带来的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那就是一向如狼似虎、令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由于参与此事,大大改变了在人们中的不好形象,头一次在民间出现了正面的赞扬声。

        所有赈灾工作完成以后,所有账目清算下来,所有的实物物资全部发放完毕,但此次募捐所得的银两却剩下了不少,将近有十万两之巨。

        杨宁却不想剩下这银子,思来想去,又和魏学增一商议,最终决定在京师四面远郊河面上选几处扼要的地方,以两位娘娘的名义建四座“功德桥”,将这些募捐银子全部花完,也算是添做了件造福于民、流芳后世的好事。

        杨宁将此想法和李贵妃一说,李贵妃虽然嘴上犹豫,觉得有些太张扬,但杨宁哪还看不出她心里的乐意,也不再征得她的同意,直接命魏学增督办此事。

        听说两位娘娘要为百姓建“功德桥”,刚刚得到了天大恩惠的灾民自然是一呼百应,青壮劳力云集报名,不要工钱也要来帮忙建桥。虽然此时是天寒地冻,但灾民中不乏能工巧匠,再加上人多,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这“功德桥”修建的很快,看进度估计年前就能完工。

        办完了差事,就该论功行赏了!

        遵照先前的承诺,杨宁命人在皇城大明门外广场上建了一座高耸的“功德碑”,将此次募捐救灾一事中的捐献者镌刻在了上面,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杨宁下令只将捐献银两超过百两的人名刻了上去,“功德碑”之名是求的隆庆皇帝的手书。

        对于隆庆皇帝的字杨宁还是十分佩服的,笔力雄浑有力、字迹龙飞凤舞,同时杨宁也奇怪,看隆庆皇帝写的这几个字,还真不像是随时要死球的样子,莫非是那个叫玉阳子的妖道真有什么秘方吊住了他的性命不成?杨宁问李贵妃,李贵妃也说见到隆庆看他的气色倒比以前好了许多,这让杨宁心里不禁对历史到底如何演变又产生了疑虑不定!

        在陈皇后与李贵妃的参与下,隆庆有旨,所有此次参与募捐救灾的内监、部堂官员、锦衣卫官佐,品秩全都升授一级,就连刚开始挨了杨宁板子、后来也为募捐赈灾出力的赵永清和郭正旭也不例外,但只有一个都察院八品知事顾兆则例外。

        李贵妃得了消息,知道此人藐视、辱骂杨宁的事情,因此不但没赏他,还直接免了他的官职,当然,他也没参与后面的募捐救灾,不同于赵永清和郭正旭,杨宁从打了他板子之后便再也没用此人,看到顾兆则的下场,赵永清和郭正旭不由都是暗自庆幸,相比于升官,觉得当初就算挨了几板子也是值了!

        在颁旨赏赐有功人员的过程中,李贵妃故意放出风来,将这次请赏的人情全都做给了杨宁,众官员皆大欢喜的同时,对为他们请功的杨宁更也是心存感激。

        而对于户部主事魏学增,在杨宁的关照下,则直接升迁了两级,一下成为了正五品的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关于魏学增的升迁,杨宁是存了心思的,他本就是从山东清吏司主事位置上下来的,如今不但回到原部门,还升为了正五品郎中,可谓是大大的扬眉吐气,原来与他不和的山东清吏司郎中则调到了浙江清吏司。

        之所以如此升迁魏学增,杨宁还存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两人十几天相处下来,原本有些恃才傲物、心高气傲的魏学增与杨宁的关系日渐亲近,对于杨宁处事的能力和手段也是佩服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