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零一章 拜见富弼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零一章 拜见富弼 (1 / 3)
        任清风见到来人是朱观,不禁大喜望外。一纵身从树上跃了下来,站在了山道中央。

        朱观正一路疾驰,冷不防见一人从树上纵下挡在了路中央,连忙勒马,手中银枪一指喝道:“何人大胆,竟敢截本将军的道——咦?清风?”

        朱观定睛一看原来是任清风,不禁也十分惊喜,赶紧收枪跃下马,抓着任清风说道:“清风!怎么是你?你怎么来了汴京啊?”

        “大哥,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你怎么这般急匆匆的来汴京?是不是西线战事又起?范大人还好吧?”任清风连连问道。

        “哎,说来话长啊,现在办事要紧,咱们再来详谈!”朱观说道。

        “话长也要说啊,我虽然流落江湖了,但是还是心在边塞啊!”任清风不依不挠地说,既是对战事的关心,也想着找机会和朱观说着自己的事。

        “唉!壮志难酬,流言难防啊!好,你且听我细细道来——”朱观说。

        原来范仲淹为了加强边陲防线,曾经多次上疏,建议加强边防守备,固守郦延,以军威恩信招纳西羌归附(时羌族为元昊向导,为其所用),徐图西夏,仁宗采纳。范仲淹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归。仁宗也奏准了。

        后来仁宗见元昊屡次侵犯中原,便令范仲淹主动出兵,剿灭蛮夷。范仲淹却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由,要想击溃元昊,必先修筑工事,整顿军纪,加强统领,待自身过硬了,再反击清剿蛮夷。因此他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拒绝了仁宗的旨意。

        仁宗大为恼火,正要问其责,恰巧发生好水川的战役,宋廷损失惨重。仁宗回想范仲淹当时之语,方觉有理,遂未问罪。

        范仲淹改知庆州后,为进一步稳固边防,于五月又修筑大顺城,以遏止白豹城、全汤城一带的敌军进犯。但是这一项工事,耗资大,耗时长,遭到了京中大员的反对,纷纷上书参劾范仲淹,认为范仲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忘记己任,耗费军资,怯战误战”等等,仁宗又开始动摇了,便令范仲淹回京述职。

        范仲淹接到圣旨后,觉得好笑,也感觉十分气愤,但是身为边疆统领却不能因私愤而误大事,便借口身体不适,不便长途奔袭劳累,加上战事趋紧,脱不开身,便写奏折一封,令朱观回京,细陈修筑大顺城之缘由。

        “哦!原来是这样!我当初也质疑范大人为何不出战,后经过好水川之后,才知范大人其实是未雨绸缪,深谋远略。边塞战事,真的不能贪功冒进啊!”任清风感叹道。这一些日子以来,任清风虽然读书少,但是一直也在试着思考。

        “是啊!京中大员不在边塞,他们怎知边塞战事啊?中原歌舞升平,妄自为大,蛮夷却励精图治,彪悍凶狠。我们不修筑工事,边线就如朽木一般,蛮夷一摧就跨了!”朱观也这样说道。

        “你说说,你是怎么也在这呢?”朱观问道。

        于是任清风将魏歌的木叶山之子和陈觉的裁决堂的密谋之事简单说了下,然后将滕子京的嘱咐、渐明渐清的死因也和盘托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