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七章 (3 / 4)
但别急,王彦作了都统制。刘光世又将这七万人的部队,分作三军,每军设一“统制”,这才是真正掌管本军事务的军事主官。三位统制官直接对他负责,还有王彦这个“都统制”什么事情?可能是为了安抚王彦及其他徐卫旧部的情绪,他还奏请朝廷,将王彦加官一级。
王彦接到任命当天,就想撂挑子不干,没有这么糊弄人的!你委我为都统制,结果我屁事不顶!我连个机构都没有,光秃秃一个秃尾巴鸡!三个统制都是你的人,事情都管完了,还有我什么鸟事?与其在这里现眼,不如我自己走罢!
张庆等人好说歹说,又把徐卫搬出来,这才劝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要是一撂挑子,咱们就被动了,两兴军就真完蛋了!
历史这个东西,总是惊人地相似。你一旦内耗,那么同时,外患就肯定在滋生!就在刘光世费尽心机,吞并两兴军的同时。边境上,出事了。
以前,徐卫“在位”时,边境贸易是非常繁荣的。不管是西夏时代,还是契丹入主之后,陕西与夏境的贸易往来一直不曾中断。即使是宋辽联军伐夏之后,边境贸易也只是受到较大影响而已。但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榷场互市很快就恢复了相当水平。
那么,陕西跟夏境之间的贸易,到底是卖些什么东西?是不是还在笼统的,凡中国所出,必丝绸、瓷器、茶叶?凡外国所入,必珠宝、香料、地毯?
其实不然,宋夏之间的贸易。西夏输出的,主要是青白盐,马匹,牲口等。其中,以青白盐为最大宗。所谓青白盐,就是出自西夏境内乌白二池的食盐。陕西关陇地区是不产盐的,吃盐主要依靠西夏的青白盐输入。所以,输出食盐,曾经给西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如今契丹人入主夏境,同样,也依靠出口青白盐来获利。
此外,就是马匹和牲口。昔年宋夏交恶时,西夏曾经严厉禁止马匹夫牲口的出口和走私,规定“一等牛、骆驼、马不论大小,敢私相贩敌者,主犯斩,从犯当得无期、长期徒刑。有官当以官品当”
因为宋朝缺马,马匹属于战略物资。西夏从军事角度出发,禁绝马匹出口是有道理的。但是夏亡之后,契丹人入主,他们跟大宋有共同的敌人,再加上徐卫的缘故,所以并不禁止马匹出口。所以,边境主马匹贸易很活跃,每年向陕西输出的马匹,动辄数以千计万计。
这么看起来,好像钱都让外人挣走了。陕西尽在买,没有卖。这当然不是,陕西输出茶叶、布帛、瓷器、酒曲等物。其中茶叶为最大宗,唐代以来,茶叶是流行于社会的新兴商品。西北诸夷以食肉饮酪为生活习性,对茶的需要特别大,也特别重。你汉人可以不十天半月不吃茶,甚至一辈子不喝茶也没事,但他们不行。没茶日子就难过。
当初,宋夏因为战争,或者交恶,禁绝贸易。西夏茶价涨疯,一斤茶,换一头羊。徐卫主政,川茶大宗输往夏境,获利颇丰。
由此可以看出,陕西跟夏境之间的贸易,是互相依赖,不存在什么倾销。你输出的盐,我必需,我输出的茶,你也必需。另外,夏境输出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原材料”性质,而陕西输出的产品,则属于“高附加值”。
陕西输出的一匹绢,在边境榷场上,论品质,价格当在一贯到两贯上下。但到了夏境,可以卖到四贯以上,无论契丹党项,都争相购买。你说这贵?当年宋夏禁止边贸贸易时,一匹绢涨到十多贯,还不是有人买?
当然,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徐卫就曾经亲自签发命令,严禁贵重金属出口!不是说黄金白银才叫贵重金属,铜铁亦在此列。这是大宋朝廷的惯例,因为西夏缺乏矿源,所以缺乏金属。曾经,从宋境流出的铜钱,铁钱,到了夷人手里,“悉销铸为器”,拿去造兵器了。
陕西与夏境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只有专业的商人才在参与。几乎边境上的所有“边民”,都涉及其中。倒腾一匹马,几袋盐,再不然就几斤茶,几斤曲,然后换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须器。商人赚的是利,他们赚的是口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