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君出炉 (4 / 5)
赵鼎连连摆手:“不成不成,若是太子,此议尚可。然兄终弟及,就绕不过太上皇。”
“罢了,朝议吧,只要我们宰执大臣不松口,此事太上皇就难以如愿。”徐良坚定道。
当下,自召集百官往德寿宫。朝臣们听说往德寿宫议事,尽皆愕然,但转念一想,不少人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遂紧急赶往。没用多久,朝臣们大多抵达,内侍搀扶了太上皇赵桓出来,宣布皇帝驾崩。噩耗传来,百官痛哭!
赵谌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其确实有所作为,尽管发生过一些不快的事,但他的功劳还是主要的。百官哭悼他的英年早逝,同时也为“后事”而揪心,毕竟大行皇帝没有留下子嗣。
百官哭号,响彻德寿宫,赵桓本已止住,此时勾动伤心,也当众流泪。好不容易一百多人收住声,赵桓拭泪道:“今皇帝中道崩殂,国不可一日无君,众卿且忍悲痛,以国事为重。”
赵鼎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出列奏道:“臣以为,大行皇帝没有遗下子嗣,兄终弟及,当于嘉王,延安郡王中择贤而立!”
一语既出,大臣们窃窃私语,大多数人均认为,赵相此言合乎道统。大行皇帝没有子嗣,自然应该拥立他的兄弟即位,从嘉王和延安郡王之中挑选一位继承大统。
而太上皇也将他昨晚的意见再说了一次,国赖长君,嘉王和延安郡王年浅,恐不足当此重任。说罢,他盼望着有朝臣出来附和他的意见,果然,一人应声出列,奏道:“臣以为,嘉王和延安郡王年浅,若继承大统,恐四夷轻朝廷。古言,主少则国疑,国赖长君,臣建议,迎太上皇复位!”
听到这个话,徐良等人的神情都变得极不自然,这正是他们最担心的。
徐六将心一横,出列道:“臣以为,不可。太上皇患风疾多年,行走且不便,如何忍心再由上皇操劳国事?当立嘉王延安郡王之一。”
徐六在朝中是标志性人物,又尤其是引军勤王以后,朝野声望水涨船高。再加上他是故清河郡王徐绍的儿子,自然受到原来主战派大臣们的拥戴。他和赵鼎先后表态,已经向朝中的支持者传达了明确的信息。
“臣附议!”“臣附议!”三省官纷纷出列,旗帜鲜明地表达支持的态度。
“臣附议!”“臣附议!”随后,枢密院从“同知枢密院事”以下,一个不漏地出列赞同。再后,三衙,诸寺监,御营司,各司各衙的大臣们全都表明了态度。
赵桓看在眼里,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仍旧不免吃惊。他竟然在朝中失势至此!根本不用数也知道,占绝大多数的朝臣都支持徐良赵鼎的意见!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赵桓在位的后期,任用耿南仲等人,败朝朝纲,惹得天怒人怨。否则,徐绍等人发动的政变不会成功。及至前些年,太上皇在黄潜善王宗濋等人支持下,趁大行皇帝到葛岭迎道君遗体时再次发动政变,复辟夺位,使得他人心尽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