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换城之议(求月票……)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七章 换城之议(求月票……) (3 / 4)
        “幕车”莎车”

        生长于疏勒的嘉陵,自然很了解莎车地区的情况。

        那莎车城位于疏勒本城东南四百里。在汉朝时本为莎车古国所在,东距于阒约一千二百里,乃是一处交通要地,疏勒要前往于阒,莎车便是必经之地,如今已被回讫人占据。

        莎车城不但是西域的战略要地,而且所在的绿洲也是西域最大的绿洲之一,但由于这些年处于回讫面对于阅的最前线,民生不免凋疲,如今只是作为一座军镇,长年有三千多兵马驻防。

        下疏勒与疏勒同处一个的区,两城之间朝夕至,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斯睡”这种地理状态决定了张迈和胡沙加尔的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双方都知道不可能长久。要么就是唐军吞并回亿,要么就是回讫剿灭唐军,难以有回旋的余的。但莎车地区与相对于疏勒却是一个有山河阻隔的独立区域,若是此议得成,那么对唐军来说将有利手与于阅取得联系,而莎车地区虽然比疏勒地区狭窄,亦颇足以安置唐民,而对胡沙加尔来说,则可以让唐军这个杀到胸腹之中的胸腹大患变成送出门外的边角之疾,让回绕人重新获得一条完整的国防线。

        这个提议既需要双方各自作出让步,但能够解决双方最迫切的问题,所以嘉陵读完此信,丝毫无疑,心中便想:“若这和议一成。那我们在疏勒河河谷开出来的无数农田,便要拱手送给回讫人了。莎车虽然水土丰美,可是那里荒废已久。去到那边一切都得重新来过。”心中一阵不舍,同时又生出向往之心。因为若能用下疏勒换以及唐民所开垦的所有农田换得莎车,那唐民们将得到一个可以立国的地方了,而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一个自己的国家,一个绿州国度”

        莎车地区前有山河可以拒疏勒,后可以联系于阅,内部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水土的质地上佳,甚至还有山路可以进入印度,若大唐军民能够在此扎根,以农以牧以以工以商,数年下来便有望成为一个富裕的国。

        想到这里嘉陵又精神一振。忖道:“耕耘百年的农田一旦丢失虽然可惜。但若能得到那立国之的。却也值得!”当即按照迷信的嘱咐,拟了一封信,用正楷书写在那张有李脑签押的白纸上,来见鸠罗,请他斡旋此事。

        鸠罗精通五国文字,阅读汉文全无障碍,读罢:“下疏勒土地贫着,又无山河可守,莎车水草丰茂,贵军要做这趟买卖,这算盘打得可真够响!”

        嘉陵只是淳朴,头脑其实十分灵活,平日在寺内与群僧辩论佛经,口才也是不错的,来之前已经将前因后果细细思忖,这时应道:“鸠罗大师此言差矣!我军的这个提议,幕面看来是以下疏勒来换刹车,其实却是以整个疏勒来换莎车这笔生意,对回讫人来说才是更加有利!而不是我们。

        鸠罗微微一笑,说:“贵军虽然尽占了城外之地,但没打下疏勒本城,郊野之地占了也等于没占。此间关窍,还需要老僧来点明么?”

        嘉陵道:“不错,我们是型以订下疏勒城可是胡沙加尔敢出城和我军野战么说驯嘱言坝我们进不来,他们出不去。再说疏勒城内已有缺粮之忧,而我军却粮草充足,如今疏勒诸部愿意依附我们的也过愿意依附回讫的,算来算去,还是我们占了上风,只是双方都没有十足的胜算罢了,而且再拖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我军提出这个建议。说到底还是希望能够避免两败俱伤。”

        他的这番话倒也在理,并无夸张之处,鸠罗面子上没有什么表示,心中却已微有赞同之意了,嘉陵想起李脑在信中的指点,又说:“大师,张特使远来,是靠着我大昭寺僧民才能扎根。往后莎车若是建国,必是一佛国。如今高昌、龟兹的回讫也都逐渐信佛,若大师能够玉成此事,不但可以消泯一场兵灾,而且这大漠南北;将因此出现高昌、于阅、莎车三大佛国,自天止。以至于昆仑尽成佛土,以大师的功勋德望,三大佛国异日必同尊大师为国师,尊荣无限,功德亦无限。”

        这一番悄可打到鸠罗心里去了,暗道:“他说的不错,但此事若成,那可就不是三大佛国,而是四大佛国了”。当下便应承下来,口宣佛号,道:“我佛慈悲,此事老僧自当尽力,至于成与不成,却还要看胡沙加尔将军的意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