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二) (9 / 18)
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抢,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居住在南美和北美平原地区的某些印第安人,为了掠夺妻子,经常发动战争,成群结伙出发,到外部落杀男夺女,占以为妻,这是当地结婚的重要途径。
另一种是假抢,一般是先议定,再以抢婚形式完婚。过去苗人去女家迎娶的时候,女家召集亲友列械环卫,等新郎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双方就械斗。女方家长率领亲戚拿起武器锤击来犯之新郎。新郎单人直取虎穴,径人屋中,夹妇上马,疾乘而驱走。后边女方父母持械,大呼亲友,一同追赶,是在追不上,“怒而归”。
新媳妇在在途中还“故作坠马状三”——假装三次跳马想逃,新郎夹之马上,还要把新娘子走过的足迹掩埋,防止女方家族追击时发现。等新媳妇一进门,新郎的虎狼一样的弟弟们,立刻把新娘绊倒,拿绳子捆起来。妈呀,这那是结婚啊。这也反应了男子想在家庭中夺取领导地位,是经历了多少艰辛险阻的奋斗啊。现在地女权独立运动,只上街喊口号,不拿出点抢婚(抢男的)的做法,怎么能见成效啊!
抢婚真的不限于男抢女。在云南金平地区居住的瑶族,也流行女抢男。抢来之后还要审,看看她婚前有过多少性行为,不老实交代就要受皮肉之苦。
有抢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风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有些民族还编成哭嫁歌。另一种形式是逃婚,结了婚,女子很快回母家去,死活不肯再过来,像钉在娘家一样。直到生下孩子,有的生子也不归夫家。彝族过去“子生十岁而不见父”,孩子十岁了,还不肯交到父家去。
除了抢以外,男子跟河东吼狮搏斗的另一种办法是买卖婚,要想娶进妻子,必须付出一笔代价,或者金钱,或者粮、布、牛和首饰等财产。这东西后来变成彩礼,其数量多少依姑娘的年龄、容貌、能力和生育能力而定。
买卖婚的聘金不限于一次交齐,可几代交毕(为了最终能成为家庭主导,男子给女家交几代钱,也可以啊)。过去瑶民结婚,新郎派人去迎娶,新娘闭门拒之,良久,新郎的人把银币从门隙塞进去,大门开了。但是卧室的门还不开(新娘还在里面负隅顽抗)。新郎的人再敲门,再塞银币,门才开了,又磨蹭半天,直到新郎黔驴技穷,荷包空空,新娘才勉勉强强跟着走。这也是买卖婚的遗迹。
“妇”字,即为妻子,具有“金币所藏”之意。“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这说明妻子是买来的财产。
富人能娶妻,而穷人就买不起,只能以劳役的形式支付彩礼,上门当女婿,若干年后再将妻子接回,从夫而居。这种服役婚是半赘婚,是对偶婚的残余。
此外,穷苦人还有一种交换婚,就是双方父母各以其女儿嫁给对方,自己也就有了儿子的媳妇,省钱,还完成了儿子心愿,维护了男子的利益。有的时候还可以是两个寻偶的男子,互换其姊妹为妻子,也省钱。
从女性为婚姻家庭主导,到男性为婚姻家庭主导,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最后,发生根本逆转,女子出嫁到男家,围着男人转,生下孩子姓男人家的姓,是男人家的财产,给男家传宗接代用,妻子须对丈夫忠诚专一,过去的崇高地位已不复存在,而丈夫却无所谓只娶一妻,可以多娶(视经济条件而定)。
并且男人往往把长子杀掉,名义说是去祭神,其实他是怀疑这孩子乃老婆在结婚以前,跟别人“野合”、“走访”时候生的“野种”。呵呵。这就是父系社会了,在青铜时代的开始了(四千年前)。
黄帝很牛,凭着他的特异功能,还长着一幅龙颜,很快就降服了嫘祖所在部族。黄帝把亲族四处安置,扩大在山西南部的影响(后来这里形成了许多姬姓小国)。他还把打猎的武器改良成能够打人,一有时间就演习干戈,实力迅速激增。黄帝还发明了足球,球里边装的鸡毛,据说是让军队操练用的。不过当时没有专门军队,只是些蛮汉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