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汉奸杀害的伟大抗日英雄赵尚志 (2 / 4)
彼时,在东北,9·18事变后,张学良率部撤走,**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尚弱,加之东北在日本人统治下成立了伪满政府,无依无靠的民众,面前摆着五条路:一是当伪满政府的帮凶,二是做伪满洲国的顺民,三是上山当土匪,四是自发地组织抗日义勇军,五是跟着
**打游击。
事实上,当顺民的人最多,到伪满政府“工作”的人次之,其余的人选择了后三条路。在当时的日军看来,后三种人都是土匪,其中,赵尚志是在日**办的《盛京时报》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匪头领”,普通民众刚开始也都把赵尚志的部队当土匪。
在中国,其他地方抗日8年,而被**放弃掉的东北则实际上与日本人斗争了14年(按年份算15年),在最初的几年内,抗日队伍群龙无首,大多数是江湖出身,扰民伤民时有出现,使得东北民众根本看不到民族的希望,其中一些人的奴性在此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李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小的时候,日本人在东北大量种植鸦片,让中国人吸食。当时,吸鸦片和种鸦片的人都很多,以至于鸦片成了硬通货,买东西时,拿出相当大小的鸦片就能成交。
“当年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乌烟瘴气。”李敏说,许多人在染上吸大烟的瘾后,被日军用鸦片“钓”住当了汉奸。参加到抗日队伍中的一些人原本也有吸大烟的习惯,在山上坚持不住了,就背叛部队下山投敌。
“抗日联军”成分多样
东北抗日环境的复杂性表现在,除了小股**的基本队伍外,其余的抗日队伍多具有三面性,他们一会儿意气风发跟着**打日军,一会儿自立山头去做土匪(许多土匪与日军有通联行为),一会儿干脆下山给日军做帮手。即使他们当汉奸时也有两面性,有时竟也
会哗变一下,把对方的伪军带上山倒戈抗日。
在抗日初期,赵尚志本能地鄙视和讨厌土匪,不愿意与他们为伍。
那时候,仅在赵尚志游击队活动的珠河一带,就有许多义勇军、山林队,如“九江”、“容易”、“跨海”、“双盛”、“白龙”“闯江南”“压东洋”、“北来”等大小三四十股。
在此期间,赵尚志曾与这些队伍麻烦纠纷不断。后来在党内又被一些人盖了顶帽子叫“关门主义”,意思是,他关起门不愿意和大家团结抗日。
很快,赵尚志认识到,**的游击队尚弱,要抗日必须联合这些杂牌军,于是,委曲求全,放下成见,收编了许多“山头”,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然而,这支队伍中出现一些汉奸几乎是注定了的。比如,赵尚志为了收编一个叫于九江的土匪,和他结拜为“兄弟”,任命其为第七师师长。但于九江匪性不改,进行内奸分裂活动,被赵尚志兵不血刃用计拿下。诸如此类被背叛的事情,时有发生。
但赵尚志相信每个人终归都有民族良心,所以,许多次打仗,只要对方是中国人,他就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骑在马上喊话。有士兵说,“别喊话了,枪子儿可不听你的呀!”赵尚志说,枪子儿能打着几个敌人,我一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很可能跑过来一大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