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 重重帷幕密遮灯(3)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三 重重帷幕密遮灯(3) (1 / 2)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开禧二年四月十六,正是北方春暖花开,柳絮纷飞的季节,沿着黄河南岸,一队镖车正缓缓而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离黄河几十里地的郓城县。路已经走了很久,眼见前方城镇高大的城墙遥遥在望,众人加快了脚步。

        约行了一个多时辰,一众镖师推着沉重的镖车一字排开,车上镖旗迎风,四十多人缓缓走进稍显破败的郓城城门。

        郓城是座古城,属济州管辖,该城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名郓。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水浒好汉宋江、晁盖、吴用都是郓城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较多,有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宋江杀惜的乌龙院,梦得天书的九天玄女庙,宋江故里的宋宅、宋坑、宋井等。郓城位于山东西南部.,东邻梁山县、嘉祥县,西接鄄城,南连巨野县、菏泽市,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相望。金大定六年五月,徙治盘沟村(今城址),以避河决”。黄河自鄄城县流入郓城西北边境,经李集、黄集流入梁山县,流经郓城28公里,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流经这里,交通十分发达,街市繁荣,人口稠密。

        镖车队伍在郓城街道缓缓而行,远远见前边有座酒楼,酒旗高挑,分外醒目。一名镖头回首对后面骑在马上的锦衣少年公子说道:“东家,时已近午,咱们就在这里打尖吧!”说罢用手一指前面的酒楼。

        那年轻东家身穿月白长衫,腰间斜跨一柄乌黑宝剑,剑鞘也不知是什么质地,透着古朴之意。他面带微微笑意,高挺的鼻子,剑眉斜插入鬓,浑身透着一股英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面孔略显苍白,脸颊露出一抹病态的红晕。那少年公子见众人都是一身风尘,一路行来都微显疲惫之色,抬头看一眼远处那巨大酒幌,点头道:“好吧,今天咱们就在这里歇歇脚,大吃一顿。”

        众人到得近前,见这酒楼好是排场,三层高的楼房在整条街上显得鹤立鸡群,正中悬挂黑底金字牌匾,上书“复来阁”三个大字。

        少年东家回头问那镖头“汉生,可知这‘复来‘二字何解?”原来那镖头赫然就是宋汉生,不用说,这少年东家当然就是李烈了。

        宋汉生躬身道:“应是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烈微微点头,宋汉生还算是读过些书的。在当时,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如果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官府的榜文就能算是读书人了,要是能吟诗作赋,那便是才子啦。秀才举人并不像现代影视剧上演的那样一抓一大把,想那诺大宿州城,有他五七个举人百十个秀才也不少了。宋时实行科举制度,北宋初年每次科举所取不过三十多人,后逐渐增多也不过产生三百多个举人,到了南宋末年可增长到其十倍,但那已是官场糜烂,能有才华而第者不多矣。

        边想着边随众人走进酒楼,一楼大厅颇为宽敞,摆着几十张桌子,接待普通食客,二楼才是雅间。李烈让宋汉生安排三十几名镖师,也就是乔装的特战队员坐在楼下用餐,自己则当先领了宋汉生等六人上到二楼,选那宽敞临窗的位置坐了。小二连忙过来伺候,“各位客官用些什么酒菜?小店特色菜是清蒸锦鲤,这可是咱们趵突泉的活鱼,味道最是鲜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