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三章 独立女性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五三章 独立女性 (2 / 3)
        这是主流文学最看不得的东西。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爱情元素,原本就只能是通俗话本里面才会出现的。

        作品思想性不太够,让人失望——某某评论家。

        当然也有看好的,比如一直比较欣赏苏爱的庄语,他就对这部作品大加赞赏。

        “写一些生活以外的事情,原本就是比较困难的。而想要在自己生活以外,写一些让人感同身受的生活故事,更是难上加难。当我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不清楚为什么苏爱要将故事的背景放在英国的某个乡镇,毕竟那里离我们太过遥远。苏爱完全可以按照之前的路子走,在华夏的那个时代,还有很多故事可以书写。不过等我看过这部之后,忽然就明白了苏爱的用意。比华夏更早的,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也曾出现过一股女性感情潮流。我想苏爱可能是想要从华夏自身出发,去追溯女性意识,所以才选取了这样一个特殊时段的英国。”

        “不过那个时代的女性感情潮流,主流却是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这一点让我想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往后一段时间,宝岛乃至大陆流行过的女性文学,也多是为忧郁而忧郁,为感伤而感伤的主基调。”

        “可能是苏爱对这样的女性意识有所不喜,才最终促成这本书的出现。跟这些以伤感为主基调,总是将女性刻意地抛入深渊,让两性对立的异化文学相比,这部《傲慢与偏见》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积极独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苏爱以戏剧和戏剧的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

        “有些所谓的主流文学护卫者,可能对书中的美好结局有些不适,但这绝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那些总是希望用缺憾讲述故事,用不完美表达思想的人他们的错……”

        庄语说这段话,原本只是想说用温暖而美好的结局也同样能够表达美好的期望,也同样可以发人深省。

        但是这段话却被人断章取义,误会了意思。

        “庄语斥责某些喜欢用缺憾讲述故事的作家!”

        这是某个八卦网站弄出来的标题。

        这事原本跟张重没关系,不过当《活着》发售的时候。

        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又把这段话跟张重的新书《活着》联系到了一起去。

        “庄语斥责某些喜欢用缺憾讲故事的作家!”加上“《活着》是一本处处充满苦难和缺憾的”就合并成了一个标题——庄语斥责张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