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零九章 当立(3/3) (2 / 3)
没办法,虽然跟张重自己的书比不算优秀,但是跟其他书比那就不一样了,看来看去,还是张重的书最好。
这本书不论在华夏还是在欧美,销量都是很好的。
而让张重没想到的是,《放学后》在霓虹竟然依旧遭遇了滑铁卢。
这不科学好么?
如果说时代和世界变了,让《放学后》不被人所接受,但是其他国家的读者也读得津津有味啊。
只有霓虹,他们对这本书甚至表现出一种排斥的反应。
最好笑的是,霓虹的一个叫日下左的历史学家还跳出来批评了《放学后》。
他批评的点还很奇怪。
“此前,张重的书从来没有过在霓虹同步首发的先例,而这次选择了霓虹作为首批同步首发的国家,可能是因为之前他的书在霓虹的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张重对霓虹图书市场的看重,让我感到很欣慰,只不过他不应该妄图用这么粗糙的一本书来打开霓虹的市场。霓虹的读者有自己的审美,他们在文学追求上从来不会媚外,不会因为张重的名气而对他高看一眼。他们是很好的读者,但也是最难征服的读者。很显然,事实证明,《放学后》这本没有诚意的书,是无法征服霓虹的读者的。因为剥离了张重的名气,这只不过是一本非常普通的推理小说……”
这话说得就有些恶心了,先说张重十分看好霓虹市场,也就是说张重想要巴结霓虹的读者,但是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霓虹的读者根本就不买账。最后说明之所以霓虹的读者不买账,是因为《放学后》这本书要是没有张重的名气,肯定早就扑街了。
这种理论看起来挺像是那么一回事的,毕竟这本书在霓虹确实销量不高,但是问题是张重之前的书在霓虹销量也不高,难道说张重之前的那些书也是因为张重的名气所以别的国家的人才买的?
要知道,当时《十个印第安小男孩》这书出来的时候,张重还没什么名气。
但就是这样逻辑漏洞很大的一段话,依旧很有市场,霓虹本国很多人都支持这个理论。
毕竟在日下左这段话通篇都在捧霓虹的读者。
是嘛,我们不喜欢你的书,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都是有追求的读者,是你的书出了问题。
陈青在跟张重汇报《放学后》销量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件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