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老三届里面的另类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5.老三届里面的另类 (2 / 5)
        一个知青点,想回城并不完全是村里说了算,首先得知青队长组织知青积极分子评议,有几个名额,谁够资格?定下来以后才上报大队,大队审批同意,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可见,这个回城过程,绝对不是后来伤痕文学里说的那般。

        就刘健这样的,谁都不待见他,他只能年年抱着希望,年年等来失望,最后和剩下的两三个和他差不多的,等到政策,被一起轰回来了。

        他们这一代,还有一个别称,叫“老三届”。而“老三届”们虽然文化知识普遍不高,最终却成为能人辈出的一代,与比起其他人来,他们吃了更多的苦,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是有很大关系的。

        刘健没有脸皮,也极端自私,视钱如命,这大概都是知青生活养成的性格。

        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好吃懒做,这大概也是在知青点养成的习惯。

        知青点吃不饱,饿啊,就得想着法子弄吃的填肚子。

        那时候靠劳动当然不行了,本来就肚子里没油水,不出力气都饿,出力气更饿。

        所以,就得动脑筋。哪块地里有花生,哪块地的地瓜该熟了,哪里的棒子籽粒饱满了,怎么躲开看坡的民兵……

        这些,刘健比别人都熟,在这上面犯的错误也比别人都多。他回不了城,跟这个也脱不了干系。

        这种生活,就养成了他头脑中的观念,通过艰苦劳动获得收获的,都是傻子。不出力气,靠脑子获得收获,才是最划算的。

        进厂以后,他被分配在小件车间干电气焊。

        那时候,电气焊大多都是露天作业,冬天冻的手是麻的,夏天前胸电弧烤,后背太阳晒,真不是人干的活路!

        他很少正儿经上班,上班也是拨一拨转一转,别人一个小时干完的活,他能墨迹一天。

        那时候的国企,就是有一个好处,不会轻易辞退工人。要是搁到现在,刘健这样的,早就给开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