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王业泰被弹劾了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王业泰被弹劾了 (2 / 3)
        高捷又坐了一会儿,喝光了酒壶里的残酒,吃完最后几粒花生米,这才喊出店小二结账,然后带着醉意回到了住处。

        一个七品清流御史,在这充满权贵的北京城中算不了什么,微薄的俸禄便是连一座大宅子都住不起,只能租住在逼隘的胡同中,住所也只是一套普通的小院,只有两间房屋。

        回到家里,妻儿都已经睡熟,高捷摸出一根蜡烛点了,就着摇曳的烛光开始观看吴先生给的材料。

        厚厚的纸张列出了王业泰劣迹斑斑的一生,不过这些劣迹对一个勋贵之家来说又算不得什么,不足以搬倒这个刚立下大功的功臣,然而当高捷看到其中一张记录着王业泰君前奏对献策之时,不由得眼前一亮。

        “王业泰啊王业泰,你竟然献出派遣钦差特使督粮的计策,这可得罪了多少士绅啊,这下不怕没有同盟了。”高捷哈哈大笑了起来。

        次日朝堂,崇祯正襟危坐于龙座之上,开始耐心听着群臣们议事。

        自从登基以来,崇祯每日临朝处理国政,早已形成了习惯。就凭勤政这一点,他超过了大明太祖以外所有的皇帝,被文官们誉为圣明之君。

        一般的国事自有内阁处理报送崇祯御览,根本用不着在朝堂上议论。能拿到朝堂议论的多是内阁无法决断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自然会引起争论,所以朝堂议事多数便是大臣们辩论争吵。

        崇祯不过是藩王出身,并未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文化程度其实并不高,很多时候大臣们引经据典吵得精彩纷呈,他这个皇帝只能干瞪眼根本听不懂,还必须由身边上过内学堂的司礼监太监曹化淳解释。

        不过崇祯对这样的辩论很感兴趣,每一次都感到受益匪浅,文化水平也急速上升。然而崇祯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情况,让他深受文官们的影响,不自觉的便接受了文官们的价值观和想法。

        比如,文官们引经据典批判死去的天启和万历不该派出诸多的矿监和税监太监与民争利,不该施行厂卫特务政治,崇祯听过以后深以为然,立志要做一代明君的他万万不能允许自己身上有污点,于是果断的撤销了外派的矿监和税使,并撤销了东厂,削减了锦衣卫的职权。

        今日的议事自然针对如何应对建奴展开,然后吏部尚书王永光提出应该审判处置被押在大牢里的蓟辽总督袁崇焕。

        对王永光的话,崇祯深以为然,果断的下旨由刑部督察院联合审理袁崇焕一案。建奴大军入关,不仅崇祯整个大明朝廷都颜面扫地,这么大的事情自然应该有人背锅,而蓟辽总督袁崇焕自然是承担责任的最佳人选,对此,朝中所有大臣都心知肚明,便是内阁首辅袁崇焕的老师韩爌也不敢出声为袁崇焕辩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