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建设(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建设(一)
        延安突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士兵和百姓们也都摇身一变,成了建筑工人,这些人穿着迷彩服、头戴安全帽,拿着铁锹、镐头、砖刀等最原始的工具,到处挖地基、建厂房。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大批建筑正在迅速的拔地而起,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厂,原有的工厂需要扩建,没有的则需要新建,什么钢铁厂、炼油厂、机械制造所、水泥厂、化肥厂、火力发电厂,都己经出现了雏形,兵工厂、印刷厂和我原本只是小作坊的各种工厂都开始扩建。

        这其中兵工厂的扩建规模是最大的。新厂区的占地面积足足有一百多公顷,分为五个车间,李辉买的那些步枪和子弹的生产线都被分配到了这里,等新的工厂落成后,预计能年产五千只支步枪和一千万发子弹,当然这样的产量只是根据现有资源和技术工人推断出的,随着各种资源矿产被发现、开采和越来越多熟练技工被培养出来,年产量肯定会成倍提高的。

        除了这些工厂之外,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的建造大量的仓库,随着李辉源源不断的将各种物资运回来,原来的那些又矮又小的仓库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了,毕竟也不能让那些粮食、被服、武器弹药总呆在集装箱里风吹日晒不是。

        这些新建的仓库都是用钢筋水泥建筑的,不光面积大、举架高,通风、防潮,质量也是绝对没得说,别说是日机的轰炸,就算是地震也休想撼动这些仓库分毫。

        ?除了施工建设之外,各种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开办了起来。炮兵学校、装甲兵训练学校、驾校、航校、护校、医学院和各种技校……林林总总的多达几十个。这些学校的教官,只有一少部分是在苏联留学过的干部和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日籍八路军战士,绝大多数都是文职干部和来到延安的进步学生担任的,毕竟对于八路军来说专业人才实在是太短缺了。所以这些学校大多数只是搭出了一个架子。

        不过这种情况马上就要改善了,得益于中央新发布的俘虏政策,这几个月以来,各军区都俘虏了一些日军士兵,什么炮兵、航空兵、战车兵都有,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日军士兵用来做教官是在合适不过了,以日本人严苛和严瑾,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肯定都是合格的专业人员。所以中央一声令下,便让各军区将日军战俘中的技术性兵种士兵全都挑出来,送往延安。至于这些战俘是否乐意,那就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反正只要他们到了延安,相信在政工人员和那些日籍八路军的双重洗脑下,用不了多久,就也会加入八路军这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的。

        不过这项命令却被山东军区打了折扣,除了那些在东海机场俘虏的飞行员之外,其他的技术兵种战俘他们只给延安送来一半,理由的是,他们也需要这些战俘当教官。

        山东军区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开设了炮兵学校、装甲兵学校、汽车驾驶与维修学校、机械技术学校等一大批专业院校,因为地利之便,除了日军战俘,他们还从北京、上海和南方国统区请来了一批专业人员,又用一百门**迫击炮和于学忠换来了三百名司机和炮兵,不得不说,东北军当年在技术兵种的培养上确实牛,经过这么多年的血战,于学忠的部队中竟然还有这么多会专业技术的士兵。

        除了这些院校之外,山东军区还开设了八路军的第一所海军军事学院——许和尚看着自己那规模越来越大的海上独立团,脑瓜一转,索性就办起了海军学院,章北海那些老海军自然也摇身一变成了兼职的军校教官。

        不得不说,这所海军军事学院的规模还真不小,开办之初,就拥有十几艘炮艇和鱼雷艇,总吨位近七千。虽然这样的吨位连一艘055大驱都比不上,但在当时已经称的上是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了,要知道当时名正言顺的中国海军的总吨位也才……算了,还是不提那支江军了,上火!

        要说“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兵”这句话可是一点都没错,章北海这个新晋海军学院副院长的脑洞可一点都比不许和尚的小,因为怕那些菜鸟学院们把珍贵的炮艇、鱼雷艇给弄坏了,所以他特意找来了十几艘渔船,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做成了四艘各有十几吨重的“大船”,然后在每条船的船头船尾各塞了一门85毫米加农炮,俩侧也安装了好几挺23毫米机关炮,接着就让学员们拿这些大船练手。

        那帮也是渔民出身的学员看见这四艘不伦不类的“训练舰”,头上顿时出现了一堆黑线,那一张张郁闷的脸上分明写着:“院长,我们是读书少,但也没您这么骗人的吧!”

        不过当他们看见章北海那严厉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立刻变成了:‘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训练!'

        于是,这个有了教官、有了学员、也有了训练舰的海军学院就正式挂牌营业了。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人,做事情就是快,海军学院从筹备到正式开学,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效率简直叹为观止,至于效果嘛……反正不管怎么说,八路军也算有了自己的海军学院。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延安,就在延安城内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那些中央大佬也没有放松对其他地域的开发,几十只由地质、矿物专家领衔的勘探队,拿着李辉给的地图,从延安出发前往陕北各地,对地图上标注出的资源地进行勘探。

        不过,让一众大佬最为重视的延长油田扩建工程却迟迟没有开工,倒不是缺少机器设备,李辉从辽河油田买来的那些设备都已经被运到山洞中,随时都能运过来,关键还是路的问题,虽然延长距离延安没多远,但连接两地的道路却极为崎岖,别说是山轮车,就是独轮车走着都费劲。李辉就算把那些大机器设备运过来,也送不到延长去啊。

        没办法,只能等待道路建好,才能开展以石油为核心的基础建设了。那些心急如焚的中央大佬这次可是彻底意识到了道路的重要性。以至于后来新中国疯狂的开展道路建设工程,一直到八十年代还流行着一句“要想富,先修路”的顺口溜,这可都是这帮大佬用真实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