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一九五五年寒假之纪事(2) (2 / 7)
于是,只见雷道德同学随即便指着靠近路旁边的一座大村场对我说道:
“这座大村场就叫做文盛堂,是附近立石一带有名的大村场。也是张九鑫同学家所在的村子……”
当时,我便往他手所指的那个村子的地方粗略地看了一眼。顿时便立即觉得,这真不愧是远近都难得找到的一个好大的村场,可真是要比凤山墟对面的鸭炉村还要大哩。
我一面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一面便继续在不停地赶路。此时,只看见沿途一带的村庄上,到处都还遗留着很多在过年时留下的痕迹和景象:
……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还贴着鲜红的对联、门神、利市钱;有些人家,还有大年三十晚上,由于烧炮竹时留下满地红纸堆积的鞭炮灰。
不时,还在路上遇到不少肩挑‘格箩’,携男带女,串亲走戚的农村妇女。她们似乎是刚从娘家探亲回来,或是才出门去似的。这其中的许多情况,我那就不晓得了……
过了立石以后,我们便往右边的一条山间小路走去。
大概又经过了十多分钟左右的时间,便看见两边的山岭上,全生长一片片茂密的山竹林。这些连绵不断的山上那大片的竹林,我便从来也未曾看见过。
过去,在家乡所能看见到的竹子,都大多是种在村旁、坑溪和池塘旁边。基本上来说,都没有在山上大面积进行种植的习惯。这里的情况,是否与当地人们的习惯或土质有关呢。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难怪,凤山地方的人都称赞道,鸡塘人是“靠山食山”的典型范例。要知道,那时候要是每逢凤山墟日到来之际,你便会看见在凤山街上所摆卖的竹子或竹制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都是鸡塘人拿出来摆卖的。
我再往山上细细地观看,便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奇特的现象。就是在山上还有不少空隙的地方,几乎已经被开垦出来了。并且,全部都种满了木茹。
我再仔细看看,已经有不少种下去的木茹成熟收挖了。只是留下了不少干枯的木茹茎在乱七八糟地丢在地上。
这也许,又是鸡塘人的一个“靠山食山”的典型例子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