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在凤山中心校的两年里(下)(7)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在凤山中心校的两年里(下)(7) (2 / 2)
        当年,座落在文昌垌且是专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文昌庙,正是在1924年这场大兴乡村教育的浪潮中,被这场群众运动所拆毁的。

        后来,又将所拆下来得到的大批木料、砖瓦等,全部运往书房垠的鸡冠岭,进行备料筹建良村小学的前身植槐小学。

        另外,三世、五世、六世,利用蒸尝田租,纷纷献谷、献料、捐款,大力支持学校校舍的建设。

        根据王志中所提供的史料知道,秧地垌大信老师,黄桐树垠大棋老师,及三十师傅大松公等,就是当年植槐小学建成后的第一班学生。

        从此之后,王家儿女,读书成风,人才辈出。并且,在良村肚内的周边各姓,也大大受益。

        父亲他们在这场大兴乡村教育的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后人并没有忘记他,还会常常提到他们当年这种敬祖爱族的行动……

        据《王氏族谱》(第十页)也有记载:

        “据组和、志昉生前口述,清朝黄坭坎六世祖厅堂已成私塾学堂。

        “随后,新屋、书房垠相继办学,培养过不少人才。随着人口增多,社会发展,乡村所办私塾学堂,已不适应社会要求。

        “于是,在海秋、组和等人的倡议下,利用大小蒸尝公产,在鸡冠岭兴建规模较大的良村植槐小学,并于1926年首次开始招生。

        “从此以后,便开创了良村文明的先河。1936年至1942年间,曾办高小三班,校名叫陀西中心校,培养了王氏一批有用人才。”

        正是:

        热血青年回家乡,不信鬼神拆庙堂;

        一心只为兴教育,王氏宗族人才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