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七章无人区 (2 / 3)
在说话的同时,孙卫华悄悄给了身边张虎一个眼色,张虎点头,快步朝着外面跑了出去。“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劳苦是顾常,饥咽芘与糠,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步步自提防,骄纵与贪赃,干部榜样,部队规章,时刻不可忘。大任一身当,当仁于师亦不让,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爱国国必强,爱民民自康,为民保障,为国栋梁,即为本军光。”嘹亮的歌声开始在县城里面响起,游击队战士们大声歌唱着。
这首军歌是孙卫华教会战士们的,每名战士都已经牢记在心上,他们也明白每一句歌词的含义。李子铭读过书,上过军校,听到军歌后,他表情有了变化,眼睛里带着复杂目光。
他父亲曾经是东北军的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迫撤到关内,东北三省成为日战区。他们这支部队按照规定进入到关内打内战,而是留在察省这里,不断进入到关外作战。几年时间内,他们打出了察省铁骑的称号,但他们两千多人部队,到现在只剩下两百余人了。
李子铭没有忘记他父亲战死关外时说的那句话,有生之年,尽军人职责,打回东北老家去。可是这些年,李子铭看惯了地方部队的尔虞我诈,他宁愿顶着马匪的头衔和小鬼子作战,也不愿意被收编。“大任一身当,当仁于师亦不让。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李子铭缓缓来到外面,听着歌声,他朝着关外方向看了过去,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他手下的几名骑兵神情悲伤,默默低着头,隐约有泪水流淌出来。
“你们别唱了,唱的我心里老难受了。”两百多骑兵听到游击队的军歌后,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孙卫华看着李子铭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这支骑兵的确是出身东北军。嘹亮的军歌逐渐停止下来,蔚城的县城再次恢复一片寂静。
但在这个时候,孙卫华却是轻声哼唱起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孙卫华在轻声的歌唱,李子铭的眼泪,如同泉水一样涌动出来。
骑兵们握紧自己手上的武器,他们看着关外方向,嘴唇蠕动着。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李子铭的骑兵们轻声唱着,泪水顺着他们的面庞流淌,滴落在地上。
当他们用力嘶喊着爹娘的时候,一名名骑兵瘫坐在地上,抱头痛哭。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放弃关外土地,进入到关内,被冠以“不抵抗军”称号。这个不抵抗军帽子压在他们头上太久了,没有人能够体会他们的无奈和痛苦,所有人都对他们尽情的嘲讽。他们何尝不想打回去,又何尝不想战死沙场,只是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
一首《松花江上》,让他们掩面痛哭,两百多大老爷们,瞬间哭成了一个个的泪人。李子铭双手握拳,任由指甲深深刺入到皮肤里,鲜血顺着他的双手流淌。
“别人都说你们是孬种,但我所看到的,是一群真正的军人,服从命令忍辱负重,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眼里,你们是真正的军人,是值得敬佩的军人。”孙卫华目光朝着李子铭以及附近骑兵看了过来,他脸上表情平静,开口说道。
李子铭回头看着孙卫华,泪水还在流淌,他眼睛里带着太多的不甘心。“加入我们游击队,我不敢承诺带你们打回东北老家去,但我可以和你们保证,以后提及东北军,不管是小鬼子还是国人,他们都会知道,你们不是不抵抗军,而是一头在战场上能够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东北虎。”孙卫华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来到李子铭面前,表情异常严肃说道。
收编李子铭这支骑兵部队,孙卫华早就有所打算,他知道这次机会如果错过,以后恐怕就不会有机会了。两首军歌,孙卫华在唤醒他们军人的血性,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看走眼。
“吹集结号。”李子铭大声喊道。身边的一名号兵拿起了军号,号声响起,不一会时间,两百多骑兵聚集到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