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8.第四章 (2 / 3)
1928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
1932年,在****要求下,苏州中学被迫放弃了学分制,但仍保留了选科制。
1932年7月,苏中开始招收女生,在省内起到了开创新风气的作用。在1933年的全省第一届高中毕业会考中,苏州中学学生获全省前三名,前十名中有六人,前100名中占了24人,媒体纷纷以“新三元坊”为题进行报道,引起全国关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苏中学生在苏州市率先举行爱国游-行-示-威,随后东吴大学、萃英中学的学生也参与进来。
1937年11月19日,日军侵占苏州,校舍成为日军马场,师生被迫迁移。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先后七次搬迁、两次更名,起初迁至宜兴(亳阳苏中)。苏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苏中租用上海公共租界福州路威利翰大厦三至五层复校,为避免引起日伪注意,改名为苏中沪校。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苏中再次搬迁到常州(私立青云)、宜兴(私立弘毅)等地以私立学校的名义继续办学。
1945年10月,苏中在原址复校,恢复校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私立弘毅中学回到苏中原址办学,私立青云中学则并入常州当地的中学。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每年都有四五十人,部分年份居全国首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先修校”,但也仅限于此,再也难以恢复往日的学术环境。此外,那时的苏州中学以课业负担重而闻名。
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占领苏州市,顾钟骅继续担任校长。随后,苏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苏州中学,后又按照苏南行署令由苏南行署直接管辖1951年8月,学校更名为苏南苏州中学。
1952年7月,高中部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合并,初中部并入苏州市第一中学,合并后改称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简称“苏高中”。第二年即成为**确定的全国首批二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而葛思峰更棒,直接从四年级跃级参加小学升学考试,考入了苏州市第一中学。葛思峰本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大男孩,只是平常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心重,放在学习上就只有三分之一的关注力。这半年来,受了姐姐的影响,阿爹的鼓励,又没有阿娘在一边拖后脚,之前阿娘会说:累了吧,先休息休息,有你阿爹,不必这样用功。
这一回,对葛家是一件双喜临门的大事!可,葛氏姐弟的母亲――程珍珍女士依旧没能回来,只是托老乡送来三只鸡,两只正在下蛋的母鸡,一只已成长的公鸡,还捎回一句话:母鸡好好养着下蛋给儿女吃,公鸡就直接宰了吃。
这当然是葛思岚在背后搞得鬼,不过家里两个大小男人信以为真,她也不必找什么群众演员,就是在他们不在家时,从空间掏出来,等他们回家问起时,淡淡说了一句就过了。
城市内的粮食愈来愈紧张,每个月领到手的不过只有一些粗粮,副食品店里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顿顿不是玉米饼子就是窝窝头,白米饭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半顿,肉类更是绝了迹,好在母亲在老娘捎带一点黄豆绿豆什么的回来,葛思岚会用黄豆做豆腐,会教弟弟用绿豆发豆芽菜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