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遴选精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5章 遴选精兵 (2 / 3)
        “于大人,请看,这些百姓在您的指挥下干活治水,已然一月有余,虽然还不通行伍进退,但服从指挥的态度已经成了本能,别说一般的卫所军兵,就是训练有素的边军恐怕也有所不及。”

        周秦川的话里不伦不类地带着些后世的语汇,却不影响众人理解他的话中之意,“假以时日,若能好好训练一番,定然又是一只不弱于团营,甚至犹有过之的精兵。

        只是眼下时不我待,咱们就只能裁汰一番,遴选出合格的士卒,编练成军,北上勤王。”

        此次运河决堤,加上连日大雨,致使济宁、东平两州受灾的百姓约有八十万,于谦以工代赈,在运河沿线干活挣粮吃的人,大概在四十万上下。

        刨去老弱妇幼,青壮男丁当有二十万左右。

        这些人在运河边一个多月的时日里,为了挣一点吃食,任劳任怨,服从调遣,相互之间还要分工合作,已经初步完成了蜕变,从自由散漫的农夫成了令行禁止的河工。

        而工人不但能服从命令,还善于协作,比起一般的农夫来可是要好得太多了,历来都是最好的兵源。

        后世且不提,就说一百多年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所遴选的兵源,主要就是江浙一带的矿工。

        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把身体素质和作战技能提升上去,就是一只强军。

        眼下时日不多,没有训练士卒的时间,但这些青壮男丁在这一个月内只能勉强吃饱,却也承担了繁重的劳作,体力不用担心。

        哪怕把这二十万人都拉去京师,即便不能野战,但守城是没有问题的,再怎么也比京营那些废物和京师百姓要好得多。

        从中稍加遴选,操练一二,见过血火之后,即成强军。

        只要熬过最初的困局,让叛军不能速胜,一旦进入相持阶段,石亨最终的败亡就不可避免了,具体的例子可以参照安史之乱。

        守住京师,肯定要比拱手让出北方大片土地要好得多,不但人心不会就此丧失,还能压缩叛军的活动范围,减少他们的钱粮来源,为最终的平叛奠定基础。

        看着山下忙碌劳作的百姓,于谦若有所思,沉默片刻后,他忍不住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