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上海楼(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上海楼(二) (1 / 4)
        上海楼的门脸不算大,就是标准的两开间大小,门口伸出的固定雨棚遮挡住了整块人行道,看上去就像芝加哥和纽约的那些高级饭店一样。

        雨棚外沿装了一圈灯板,底色是喜庆的大红色,用白色字母刷着SHANGHAILO的招牌,勾勒边线的灯泡是黄色的,字母上则用的是白色灯泡,靠人行道的侧面部分,还装饰了一条似乎在回首观望的中国龙。

        这是一栋大地震后重建的公寓楼,标准的三层独栋混凝土包砖结构,整堵靠街的外墙涂成了当时美国流行的米黄色,墙面上伸出一块足有两层楼高的广告灯牌,红底白字写着八个英文字母CHOPSUEY。

        这块显眼的标牌在前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一直都是旧金山中国城的一个标志性景观,时常与都板街上的蟠龙路灯以及盛昌大厦的宝塔型角楼一起出现在旅游明信片上。

        大家可能不明白这个招牌上写的究竟是什么,其实那是一道只在美国本土流行的“中国菜”,传说中的“李鸿章杂碎”。

        就像SHANGHAILO一样,CHOPSUEY就是“杂碎”的台山话译音,采用的还是当时流行的威妥玛拼音,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城,遍地都是这种美国人根本看不懂的“英文”店名。

        这里面的“杂碎”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动物的内脏,而是把各种肉类和蔬菜切成丝,然后一起混炒而成的一道菜肴。

        这道菜确切发源于何时何地已经不可考,但可以相信是加州淘金时代的产物,当时为苦力做饭的厨师并不需要很高超的手艺,“杂碎”也正好体现了这些厨子的业务水平。

        至于怎么会和李鸿章搭上关系,实在是1869年老李访美受到全美新闻界的追捧,于是部分中国饭店改了菜名来蹭热度而已。二十世纪初上海楼卖的“李鸿章杂碎”,可以说闻名整个旧金山中国城。

        韦尔贝提着公文包推开店门,一名穿着西式侍应服的前台迎上前来。

        “上午好,先生,需要帮助吗。”前台侍应微微欠身致意。

        “上午好,我约了人在这里见面。”韦尔贝环视了一眼大堂,随后接着小声说到:“三合会超级棒。”

        “等一下,先生,您刚才说什么?”侍应愣了愣神,满脸疑惑的望着面前的洋人。

        “三合会超级棒?”韦尔贝有些吃不准了,难道自己的发音有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