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挺进平原堡 (3)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挺进平原堡 (3) (1 / 2)
        当天晚上,郭解放把郭天仁请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和郭天学喧着谎。

        “学爷!”郭解放对郭天学说:“咱们这边一动弹,y省人那边就急了,看来他们心有点虚啊。”

        郭天学闻言笑了,说:“攻人莫过于攻心,人心要是一散,那就全盘都散了。”

        郭解放看看郭天学,使劲地点了点头。

        郭天学是郭解放的本家爷爷,岁数和郭解放相差不多,但肚子里的文墨要比郭解放多得多。郭天学的家庭条件和郭解放家相比,要好许多,郭天学家也有个好传承,就是耕读传家;所以,郭天学从村小学读到了公社中学,后来又读到了县上的高中,学了一肚子的文化。郭天学最大的悲剧就是那时候上大学不是考,而是推荐。

        说实话,推荐这个词听上去怪好听的,其实是最靠不住的;有时候推荐凭的是被推荐者背后的关系网,有时候也会看你手上的老茧厚不厚,就是没时候看你肚子里的文墨多不多。

        一肚子文墨的郭天学,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和其他农家子弟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土地束缚在方圆数公里一个叫做户籍所在地的村庄里,任凭你有孔子的学问、孟子的仁义、老子的旷达、孙子的谋略、鬼谷子的智慧,全都没有用,有用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干活,交公粮和各种提留,用来养活被户籍二元化了的另一个被称之为城里人的群体。

        山重水复疑无路,跌跌撞撞往前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郭天学一样的农家子弟,在无望中苦苦挣扎,顽强的生命力冲破荒原后,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对农民的束缚不再紧固,和其他农家子弟一样,郭天学得以跳出过去的小圈子,融入到时代的大潮流中。凭借着一肚子的文墨和满脑袋的智慧,郭天学成了郭解放建筑队中的“智多星”。

        在郭解放和郭天学的运筹下,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一夜间就绪,就等着和王豫生的y省建筑队一决高低。

        平原堡水文勘察队修建的是部队营房式的职工住宅,在同一块地皮上要摆布七八排平房,一排一排的平房之间,距离只有十多米远。

        东方拂晓,莫道君行早。第二天一大早,当王豫生带着自己的建筑队到达工地时,郭解放的人已经干了半个多小时了;原以为自己来得早哩,却不知更有早行人。看到郭解放的人已经干上了,王豫生的心里就不舒服。

        郭解放对自己的建筑队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把精兵强将都用到了紧依着王豫生建筑队的这一面,有意识地要震慑一下王豫生。只见郭解放的工地上,清一色的小伙子生龙活虎,五六个老中青瓦工手里的瓦刀叮叮当当,工作有条不紊、整洁有序,显示出了很高的素质;反观王豫生的这边,除了几个河南瓦工能勤勉地干活外,其他的本地小工不是看着郭解放的人发愣,就是腰来腿不来的,打发时间混钱,那管你什么竞争不竞争的。看到郭解放的人工作积极、纪律严明;再看看自己的人,懒懒散散,磨逼蹭痒的样子,王豫生是又嫉妒有悲哀,心里哇凉哇凉的。

        心里不高兴,就干什么事都不顺当。王豫生带着人到工地后,这里转转,那里看看,看到哪个人东张西望或偷懒耍滑,就张口大骂:“娘熊逼的,嫩看啥恁?看毬恁?丫子毛嘚!”被骂的人,除了赶紧干活外,就是窝憋了一肚子的气。

        王豫生巡视了一路,也骂上一圈,然后也爬上脚手架,手里掂着瓦刀,叫喊着小工端灰递砖,砌起墙来。

        一个递砖的小工,看着郭解放的人干活,想自己要是郭解放的人就好了,这样想着,思想就开了小差,被王豫生连喊几声:“砖!砖!”却没听见,或者是听见了却没反应。

        王豫生躁了,从脚手架上跳了下了,冲那个小工的尻子上就是一脚,骂道:“俺□恁□的!嫩干活恁还是看□恁?想干就好好干,不想干就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