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挺进平原堡 (1) (1 / 2)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郭解放和他的建筑队又开进了平安城北约十五公里处的平原堡,给l省水文勘察二队修建职工住宅。
说起平原堡这个地方,也是个不简单的地方,是平安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方圆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堆积着平原堡火车站、平原堡砖瓦厂、平原堡水文勘察队、l省地矿局物探队、**某部雷达营等单位。因为平原堡是国家及省上驻平单位的根据地、大本营;所以,方方面面的人才就多,地方也相对繁华,可以称得上是平安的硅谷。
紧依着平原堡的是在平安乃至l省范围内都更加有名气的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是平安城的源头,即弱水国。
弱水国因弱水而得名,也因弱水而盛衰。
据传说,弱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支国”,国都就建在弱水国遗址处。《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平安郡古弱水城。《l省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当地民众称之为“老平安”或“弱水国”。弱水国遗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曾经也是繁花锦秀、蔚为壮观之地;而今,历经岁月消磨,弱水国几经变化,早已湮灭,只留下残垣断壁和神秘传说,令人无尽遐思。
千年风雨,树都成了老树,路也成了老路。老路的边上,这座废弃了的古城,历尽风霜,沧桑无语。最为迷人的是那落日照耀下的残垣断壁,以及弥漫于残垣断壁之间的宁静;这种宁静,与其曾经有过宫殿盛典的奢华、金戈铁马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弱水改道水西流,瀚海飞沙掩戌楼;
谁解沧桑千古谜?畲田滥牧失芳洲。
这是甘l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邓明所作的一首诗,专门探究弱水国消失的原因。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弱水改道,流水西去,风卷黄沙,漫天而来,淹没戌楼,驱离繁华,古老的平安城便沉寂了;但平安民间的传说,唯心于情,感叹于怀,流传得就动人得多了。
据平安民间传说,隋朝的时候,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就驻扎此城。一天黄昏,一位皓发白须的老人来到古城,两手空空,却沿街叫卖“枣”、“梨”,“枣”、“梨”,呼叫着过街,然后便杳然消失。人们大惑不解,那老人明明两手空空,却喊着叫卖“枣”、“离”,这不是稀奇怪事嘛!那韩世龙将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一方主管,百姓就蜂拥而至韩将军府邸,报知韩将军此事。韩世龙闻之,也觉得奇怪,陷入到了深思之中;但很快,韩世龙悟出来了,这是神仙在指点,须要“早离”。于是,韩世龙当机立断,率领军民连夜弃城而去;果然,当天半夜,狂风大作,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便被风沙掩埋。
若干年后,一位郡王要建一座新城,为保安定,便四处请高人察勘风水。一天,有一个云游和尚经过,对郡王说:我有一枚铜钱,把它扔出去,它落在哪儿,就在哪儿建城,可保金城永固。郡王心想,一枚铜钱能扔多远,找到它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结果,和尚扬手一扔,铜钱凌空飞起,兵士们拔腿就追,一直追出三、四十里,才见铜钱落在了一片苇溪之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溪水荡荡,乱草密布,哪里找得出一枚铜钱?兵士们大眼望小眼,均是一筹莫展,慌乱失措;正当人们没主意的时候,来了一位道士,拿出一根银针随手一扬;那银针高高飞起,画出了一条银色的彩线,然后插在地上。道士说:铜钱在哪里?铜钱就在这儿了。
人们虽然狐疑,但毕竟是有个地方了,就连忙去挖;挖到银针时,见银针刚好插在铜钱的孔眼里。君王闻之大喜,便决定在此处建新城。这座新城就是现在的平安城;银针扎住铜钱孔眼的地方,就是现在平安城正中心钟鼓楼;现在平安城的布局就是以钟鼓楼为中心,四大街,八大巷,整整齐齐的,像是棋盘一样。
现在,郭解放带领着他的建筑队伍,就走在平安去平原堡的路上。半个多小时左右,郭解放和一帮人到了黑水国遗址旁。郭解放吆喝了一声,说:“就地休息,我去看看弱水国。”说完,就往弱水国遗址处跑去。郭解放登上了弱水国遗址的残垣断壁,像哲人一样感叹着世事沧桑:谁说得清,我们现在栖居的闹市,几百年、几千年后,她是更靓丽的都市?还是后人凭吊的废墟?
没有多少文化的郭解放,情怀大发,感了阵文人骚客的清叹,下了残垣断壁,就立马催促着其他人前行。郭解放要尽快地和水文勘察队的队长张京成接上头,好商定修建水文勘察队平房的事。
郭解放是王吉明在电话里介绍给水文队张京城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