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民相送 (2 / 4)
大乱之后必大治,从当初攻城时杨明便发现朝廷的公信和威严已在房县百姓心中破产了,长久的欺压对房县百姓的荼毒太深。若非实在是绝了活路,谁愿意干这种扯旗造反的事?甚至连城破之时连反军都失去了抵抗,房县的百姓仍悍不畏死的拿起刀枪与官兵拼命,那舍生忘死的一幕幕至今仍令杨明感到震撼无比。
治理房县首先是安民告示,上面一再重复对曾经附逆的房县百姓不追究,不株连,其次是打开官仓,并从京师紧急调集粮食,城内城外设立三十余处赈粮处。一袋袋口粮按人头户籍发放到百姓手里,大乱甫平,民心不稳,粮食是稳定人心的最好手段。
百姓们对官兵仍有敌视情绪,就连领赈济粮的时候也是骂骂咧咧。从官兵手里拽过粮食仍骂个不停,自古房县民风剽悍,民间尚武之风颇重,而且脾气异常火爆刚烈,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所以房县自古以来便是最难平定的地方。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享誉天下的特产,那就是响马盗。三五人一群,二三十号人一伙,白天忙农事,夜晚蒙上脸满世界找肥羊。东西抢了人杀了,大家聚在一起把脏物一分各自散伙,面巾取下又是呵呵憨笑的老农,官府来人查问。睁着又老又萌的眼睛一问三不知。
如此大的民怨,如此剽悍的民风。如此无法无天的响马盗……欲治理房县,杨明将要面对的问题很复杂,很棘手。
留在房县的数万将士发动起来了,他们要做的是进山剿匪,一万大军步行进山,对房县方圆百里的大山小山全部拜访了一遍,拜访的方式有点不大礼貌,发现响马盗的聚集点便封山剿灭,用刀用枪剿不灭便用火烧,时值秋季万物凋零,房县的树林也只剩了一些枯萎的枝桠,大火烧林不仅逼出了许多冬眠的动物野兽,也将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的响马盗逼出来了,被烟熏得一块块腊肉似的向朝廷投降。
安民告示贴过,朝廷对房县免税废马政的政策也贴过,赈济荆襄的粮草一车又一车进城,工部派来重建荆襄民居及商铺的官员到位,负责分发粮食的户部官员顶着荆襄百姓们的唾沫,仍挤着笑脸将一袋袋粮食发到百姓手上,吏部新委任的房县县令已到任,新县令名叫王志,原南京户部侍郎,曾做过八年的知县,治民治城经验丰富,于是吏部从南京直接调任……
杨明做的这一切终于令房县百姓渐渐转变了态度,朝廷做到如此地步,百姓们还能说什么?他们渐渐相信朝廷确实是在施行仁政,而且诚意十足。
八路平乱大军的进展神速,自古以来,民间的造反者很少是朝廷的对手,这是造反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决定的,他们造反以前或许只是个普通的农夫,盗匪甚至是低贱的奴隶,由于个人的见识和阅历所限,造反以后他们并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有的只想吃碗饱饭,运气好的占了城池便驻足不前,沉迷于享受,小富即安的思想成了造反者最大的弊端。
此次作乱也莫不如是,攻占了两三座城池后,他们驻兵城外,享受了几个月的钱权美人环绕的奢侈生活后,这才懒洋洋地派出信使,商量合兵继续南下,扩充地盘的正经事。
过够了不正经的生活后才想到干正经事,这种人若让他成功,老天都瞎了眼。
果然,派出的信使还没回音,反军被朝廷将士重重包围。
杨明坐镇襄阳城,从成化六年冬月一直等到六年腊月,腊月初五,红翎信使八百里军报入襄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