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楚囚求婚 (2 / 4)
楚囚起立一揖,回李之江:“在下楚囚,年十六,江宁府人氏,幼时丧母,与慈父相依为命,倚仗商船,沿江货物谋生,得苍天庇佑,于滔滔江水中,幸遇红婵,蒙小姐不弃,放心托胆,来此求婚,若得将伯之助,囚定寸草衔结,思报洪恩。”楚囚诚惶诚恐,说完又打躬作揖,才敢坐下。
李之江听了楚囚一番话,心里喜悦。他原来听玉兰说,楚囚父子是跑船贩卖的商人,以为楚囚一定是满身铜臭不通文墨。像李之江这样的人,自己自幼读书,一路成绩优异,若是在京师,尚能找到许多比自己学问水平高的人,但在这黄荡府,穷山恶水,交通不便,哪有像他这样学优致仕、官居四品的人呢?所以一直以来心里自负学养深厚,不自觉地先入为主,埋下了看不起楚囚父子、嫌弃他们没文化的看法,总觉得自己女儿好歹也读过私塾,嫁给这样一个见钱眼开不通文墨的商人,有些委屈。等见到楚囚,第一眼看到长相,心里就喜欢的很,更让他意外的是:楚囚一张口说话,竟然没有一点商人的精明算计,倒像个举子拜见恩师一般,听得李之江满心喜欢。
李之江用言语试探过楚囚的水平,心里放下了歧视,不再说书面语言,改用家常话问他:“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你自己来到黄荡城,你父亲是何意见?为何不与你同来?”
楚囚不敢怠慢,起立回答:“楚囚来时,家父嘱咐:‘在那里,知府大人学问最高,官职最大,你凡事听凭知府大人安排,以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请教大人,大人必定思虑周全,把你的事情办得圆满’,家父还说,在黄荡办喜事也行,在这里先办出阁之礼,我带红婵小姐回江宁府办喜事也行,听凭大人做主。家父先回家里,整修房屋,置办家具,布置婚房,等我带小姐回家居住。”楚囚把楚忠义交代他的事情都说了,唯独没说“入赘李府也行”这句话。
李之江听了,觉得第二种“在这里先办出阁之礼,然后楚囚带红婵回家办喜事”办法好,心里有了谱。他又怕楚囚刚才几句话是提前准备好,现场背给他听的,有意再考察考察楚囚的学识水平,也不急着回复,就吩咐人:“开饭,为楚公子接风”。
李府在大厅中央设家宴招待楚囚,因为没有外人,若图和玉兰也都上桌。李之江、若图坐上座,玉兰在旁侧,因为李天保不在家,红婵在兄弟姐妹中最大,所以楚囚被安排在玉兰对面的旁侧入座,李单厚怕楚囚有什么不适应,主动坐到楚囚下首,李多益坐玉兰下首,李百禄坐在李之江对面。
李红婵不能入席。按当时的礼节,男女结婚前,一般不许见面,楚囚在李府大厅,红婵只能在她的卧房里呆着,不能出来见楚囚,她心里担忧,怕李之江难为楚囚,又怕楚囚说话做事不当,惹了家里丫鬟佣人们的笑话,时刻关心着外面的情况,若图屋里的丫鬟,她又信不过。玉兰和红婵母女连心,知道红婵心里想什么,就派张嫂,过一段时间就借着给红婵送东西的理由,跟红婵汇报堂前的情况。入席以前,张嫂给红婵送枣茶,跟红婵说:“你的楚公子刚才回答老爷一番话,文绉绉的,我也听不懂,反正老爷心里喜欢,脸上有笑容。”红婵心里才放心一点,嘱咐张嫂:“大厅里马上要吃饭了,饭桌上的消息,你也及时过来跟我说。”张嫂答应过后,就出去到大厅饭桌旁,站在玉兰身后。
李府不是一般人家,吃饭规矩也大,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楚囚看李之江和若图身后,站着两个丫鬟,只要他们示意,丫鬟就拿筷子把那菜夹到他们碗里,他们再吃,绝不会出现自己站起来夹菜的情景,自己也不敢乱动,只吃自己眼前的菜。
李之江:“楚公子不要拘束,喜欢吃什么,就拿什么,让他们帮你拿也行,要吃好。我们这里的饭食不知道你可吃得惯?”
楚囚又赶紧起立,低头施礼,回答到:“大人招待的丰盛,楚囚谢过大人,能吃得惯,能吃得惯。”
李之江:“这都是家里人,不必太客气,坐下吃饭。”
李单厚拉拉楚囚的衣襟,示意他坐下,楚囚才又入席坐好。
一家人寂寂无声地吃饭,加上身后站的丫鬟佣人,十二口人,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上菜的人,也是不疾不徐地走过来,轻手轻脚地把菜放到桌子上合适的地方,然后退出大门,楚囚坐在那里吃饭,认不出名字的菜也不敢问,更不敢去吃,生怕吃的方法不对,或者自己拿不住味道,被大家耻笑。
菜上到第九道,厨房端上来一盘清炒莲藕,楚囚长期在水面上生活,吃水上的产品就多,看到这个菜品自己熟悉,就想拿筷子去夹,可是这菜却被放在靠近玉兰的那一边,楚囚要想夹着菜,就需要站起来,他看一家人吃饭,也没人站起来夹菜,自己也不好站起来,他在家也没使过佣人,家里船上就宋万一个船工,他和爹爹都是平等待他,平时也没当下人使唤过,现在坐在这里,也不懂使唤身后的佣人,只好举着筷子,人看着那莲藕,喉头不自觉地出现了吞咽的动作。
李单厚看出楚囚想吃莲藕,就示意身后的佣人将那菜端过这边来,佣人从桌子这边走过去,绕到对面,将这盘菜端过来,放在楚囚眼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