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陶谦逝世(五)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节:陶谦逝世(五) (1 / 2)
        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月而葬。

        张昭当然没有离开——他站在大街上,默默地看着陶谦的葬礼慢慢远去。陶谦不愧为一方的州牧,他的葬礼场面果然极是奢侈:

        上好的檀木作的棺木被八个身穿孝服的扛夫抬着,走在最前面的是五十多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陶谦的卤薄仪仗队,有数千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士兵。然后是陶谦生前属下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陶谦之子陶商和陶应在人流中悲痛的哭泣着。

        陶商被王朗扶着,陶应被麋竺扶着,他们的后面跟着十几个身着白衣的奴仆婢女,奴仆婢女们恭恭敬敬地跟从,他们的身后则是陶谦生前的一干属下,总数十来个,他们并不是全部走在一起——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十来个人有着自己的结交圈子:

        刘备永远都和自己的兄弟张飞、关羽在一起,这次却有意地走在那个陈登的身后;陈登和陈圭这两个父子有意无意地和刘备肩并肩;臧霸一脸的精悍,跟在他旁边的是他忠实的好搭档孙观和尹礼;和他好像有点过节的萧建则是远远地躲着他似的,跟在麋竺和麋芳的身边;而曹宏则是在刘备和陶商、陶应之间来回走动。至于华佗,则是走在一旁小角落里,低调得让人忽视他的存在。

        郯城的百姓们纷纷让开一条大道。葬礼队从百姓们中间经过时,百姓们会弯腰磕头。凡是经过郯城的桥上时,葬礼队的敲锣打鼓更加响热,而“烧活”人也更加频繁地向桥上撒鬼纸。

        根据陶谦生前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在郯河那边火葬,然后由自己之子陶商和陶应把自己的骨灰送回老家丹阳。

        至于之前陶商和陶应分别期冀自己继承徐州牧一职的“意愿”呢?——吓,徐州的官吏们谁要理会?摆在陶商和陶应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听从陶谦生前的遗嘱,带上陶谦的骨灰返回老家丹阳!若是他们不听从,那他们就是“不孝子”!到时就更得不到徐州官吏们的响应了!

        张昭就这样默默地看着,看着悲痛的人们进行着葬礼,悲哀的歌声回响在耳边。他的眼睛直直地在送葬的人群中来回扫视着,像是在寻找着甚么,直到送葬的人们出了城看不见为止。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始苦笑着摇摇头,并转身准备离开。

        “子布先生!”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张昭一抬头,看到来是一个俊逸非凡的陌生年轻人,不由地问道:“敢问公子是何许人也?”

        陌生年轻人向他行了一个长辈礼,非常礼貌道:“学生周瑜,字公谨。与子布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刚刚在大厅中正为先生的祭文所感,特来拜会!”

        “先生甚么可不敢当,不知公子找老夫有何事?”张昭目光敏锐地打量着他。

        周瑜轻轻一笑,并不回答,而是道:“子布先生,刚刚学生就见您一直站在那里发呆,既然您那么想去,为何不跟去呢?”

        “唉,毕竟老夫还是一个白身,不方便哪!”张昭的眸子有些黯淡,并不想深谈,“不说了,老夫告辞了!”说罢,竟转身要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