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求实 (2 / 6)
“是啊,那样的君王不会因为一己私欲而置自己百姓生死不顾,那样的臣子不会为了满足上好和自己私利而不行规劝,还成帮凶。所以,就算是到最后一败涂地,饶阳公主也绝不会对长生堂和武生堂所做的事,彻底认错和愧忏,更不可能对此时自己没有站出来认错而后悔。在他看来,找个替罪者,掩盖曾经的错误,便是最妥当的了。”我继续说道。
马新莹在一旁忿忿不平地说了声:“可恶!”
“确实可恶!但当整个国家和民族,都认为这样做,情有可原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对此感到恶心和愤恨呢?他们都被自己的无奈打败了,所以觉得只要惩罚了,就算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冤魂,甚至大唱开明盛世的赞歌。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谁是元凶,也没有人去要求罪魁祸首受到应有惩罚,因为这是奢望,最多只换回无力的呐喊。然而,若是不究根问底,同样的错误,只会不断发生,以新的,更难察觉和推翻的方式发生,会让纠错的成本越来越大。大到,就像现在,我们根本不可能奢望这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人都回到从前,认为只有除恶务尽才算正义的程度。大到所有人都把错的当成对的,而对的变成不可能。那个时候,还如何纠错?早已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我接过马新莹的话,独自叹道。
珠玑听罢,问道:“那先生,认为该如何?若是除恶务尽,只怕天翻地覆。”
“人总喜欢在犯罪边缘试探,然后得寸进尺。若是一开始就让人放弃试探的心,还会有恶吗?若是小恶便制止了,还会有大恶吗?若是大恶被彻底铲除,还会有滔天大罪,以至于纠错便会天翻地覆吗?再说,即便现在天翻地覆,也好过一直错下去,遗祸万年,最终被其吞噬。等到人不知己错,将何以纠错?只能自欺欺人,坐以待毙了。”我反驳珠玑道。
马新莹在一旁插话道:“说了半天,还是没说要咋做······”
我看了马新莹一眼,笑着回道:“呵呵,诸子百家,我最喜欢法家和墨家,最憎恶儒家和道家。法家止恶于微,规范言行。墨家务本求真,严于律己。至于儒家和道家,言之虚无,行之缥缈,矫揉造作,亦真亦假,不利于强国,不善于务实。”
“可如今,儒道大行于世,法家徒有其表,墨家彻底遁匿。先生觉得,这是为何?”珠玑问道。
我看着眼前的梅花和枝间未融化的雪,笑着答道:“大概因为,人的心,终究是复杂的。人们渴望强大,但是不希望被束缚。人们渴望正义,但是不喜欢牺牲自己。人们渴望真实,却不敢面对所有真实。人们渴望善良,却对邪恶也假意善良。所以人们特别需要儒道来安慰自己内心,欺骗自己,不断地找到理由欺骗自己。这样才能或苦中行乐,或醉生梦死;这样才能保持那些莫须有的希望。否则,你让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卑微、懦弱和可笑,更无法面对曾经或将要犯下的罪恶,还有心中原本就存在的邪念。”
这时,邓属跟着萧秀走了过来。见他们过来,我站起身。等来到亭前,萧秀便对我说:“尚兄,今日朝堂上,陛下并未言及立太子之事。不过,退潮后,在延英殿单独召见李德裕问了此事。”
“李德裕如何应答的?”我忙问道。
萧秀看了一眼我刚刚坐的石凳,接过话答道:“他并未表明态度,只说‘天家之事,不敢置喙’。但又劝说‘关乎国本,望从谨慎’。”
“依着李德裕以往的性子,即便不明面上支持杞王,也会说一句‘长幼有序’。如今这般模棱两可的态度,又是为何?”我纳闷起来,边想边坐下。
萧秀未在一旁坐下,站在原地,回道:“他或许是猜到了陛下的用意,故而这样说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