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淮河大血战(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淮河大血战(一) (2 / 4)
        而到了在南京制造屠城血案的部队陆续北上的时候,津浦路北段的形势已经对中国军队大为不利了。

        这个原因和东北当年十分类似——都是地方实力派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所致。

        驻扎山东的韩复榘时任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原本也被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寄予厚望,指望着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

        早在南京失陷后的第十天,也就是1937年的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了归仙镇后,韩复榘就乱了手脚。

        手下谋士告诉他,日本人气势正盛,上海怎么样?还不是70万中央军都没有守得住;南京又如何,唐生智喊着要和首都共存亡,最后还不是跑得比谁都快!这次,日本人朝着津浦路而来,不及时跑,恐怕就会被南北两路对进的小鬼子包了饺子,何况,他蒋介石都跑到武汉去了,这不摆明了让地方部队当炮灰嘛!

        一想到这些道理,加上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韩复榘也就理所当然选择了不战而逃。

        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之手。

        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不利阴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却把李宗仁当成外来户,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压根没采取人任何的军事行动,这就造成了一错再错。

        历史表明,韩复榘此时打错了算盘,也错误估计了形势。

        如果说,当年张学良丢失了东三省而未受惩处尚不至于导致亡国的话,此时,长江流域的抗战则已经关乎中国的生死存亡了,上海、南京的相继失陷,已经让形势大大恶化了,一旦日军再如此“兵不血刃”快速拿下华北,那么中国几乎只有亡国一条路可走了。

        虽然在这里的抵抗是注定守不住的,但是,尽可能迟滞和拖延日军西进的步伐,也未必就不是不可以选择的选项。

        韩复榘的不战而逃,不仅打破了以上的意图,而且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里的盟友,都是无法交代的事情。

        正因为此,蒋介石断然下令,以韩不战而逃丢城失地的罪名枪毙了他,并由孙桐萱代任其职。

        一声枪响,告诉当时中国的所有带兵将领,全面抗战的时代无法推脱地到来了。

        一声枪响,也宣告了战败问责正式开启,而至于丢失南京的唐生智,则侥幸躲过了这一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