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十六章 何去何从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第五十六章 何去何从 (2 / 4)
        而且,日军进城后,南京断水断电,还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出面找到发电厂技工,在1938年1月2日就恢复了对主要日军占领建筑的供电,1月3日恢复了供水。

        日军之所以迟迟没有真的取代国际委员会和解散安全区,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一想到要面对20来万难民每天的吃饭问题,他们就感到头疼不已。要知道,即使是当时5万日本占领军的粮食问题,就已经让日本方面很是犯难了。

        也正因为有个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有人出来解决,所以日军没有轻易提出全面接管安全区。

        但这不代表日本方面就会允许安全区一直存在下去。对于他们来说,占领下的南京城内有这么一块“安全区”,而且还是由外国人管理着,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外国人还在不断抗议和对外披露占领军的暴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西方人和他们保护下的中国人正试图建立起某种联盟,这就让日军非常恼火。

        其实,日本人纯粹是做贼心虚。住在安全区里的20多万中国难民,这时候只能信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也只能把自己的生命全都交付给国际委员会。交给日本人,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耻于那样做的,交给后来成立的所谓中国人自治委员会,是会打动一些人的心的,但是20来万难民中,又有几个真的愿意那么做呢?

        进入到1938年,建立一个绝对服从自己的机构来替代国际委员会,也就是说,建立起一个伪政权的想法,对于日军来说,正变得越来越急切。

        早在1937年12月23日,“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就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1938年元旦,日本人就策划委员会在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召开了成立大会。日军强令各难民所都要派代表参加,还要带上日本旗和伪政权当时用的原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神父所在的安全区派了一个工友王师傅带着几个人作为代表也被迫参加了大会。回来后,王师傅把日本旗往神父面前一扔,气鼓鼓地不说话,其余几个代表拿着五色旗,也都低着头不言语。

        “唉!”神父长叹一声,他已经接到了催促他回国的通知,此刻,看着眼前的中国人,担心着安全区的未来,他的心里也很不好过。

        而南京城里,一下子,却出现了两个委员会并存的局面,这颇有合作共荣的味道。

        但据知晓内勤的神父知道,事实上,这个时候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自治委员会的关系,相当微妙。或者准确说,自治委员会同国际委员会是对立的。

        简而言之,国际委员会是护在中国难民前面,千方百计替他们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讨个公道;而自治委员会恰恰相反,是帮着日本人残害中国人。

        说起来,只有一件事自治委员会做得比国际委员会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