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下山记
李白整个早课就在研究《道法浅析》中度过了。早课后,众人依旧吃着山下乡人送来的米粥胡饼等饭食,东岩子道长也在此时出现用饭,不过他对李白研读《长短经》的进展并不未提及,而此时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反而是认识了解道法,进而练就一身道法本领,那本将讲述纵横弟子智计天下,操控数国互相攻伐的传奇经历之经书,虽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离李白的生活太过遥远,暂时不必投入太多精力,李白想着自己道法入门之后,再做其深究。
虽然李白有心用过早饭后就立刻回房苦研自己抄写《道法浅析》之内容,但师兄于坚告诉李白不宜操之过急,李白早课上已经专心研读一个多时辰,此时身心必有些疲倦,不如待师弟沈冲收拾完“厨药房”,一起下山走走,顺便将昨天所用木具和今日餐具送还乡人。李白答应了,留在“药厨房”等待沈冲履行之前的“赌约”,师弟沈冲此人虽大大咧咧,但做事还算认真,“药厨房”各处都打扫了一遍,而各种碗筷餐具包括乡人的粥罐也都清洗干净。道观众人自用餐具归于原处后,李白带着提着竹篓粥罐的沈冲来到“药厨房”后面的“丹库房”,从房内角落找到昨天制作完木门后放于此地的锯子刨子等木具,外加上刷门的桐油,毛刷等物品,一旁还有两个竹篓,应该是师弟张敏借取诸物时乡人提供用来装木具桐油所用。李白将锯子刨子毛刷等工具放入一个竹篓,另一个竹篓则单独放上桐油,避免工具沾上油渍。双手各提一竹篓,师弟沈冲见状本欲帮李白分担其一,李白见竹篓虽重但尚可接受便推辞不受。二人提着竹篓出了道观,太阳正悬空当照,阳光洒在李白身上不一会,全身就升腾一股温暖气息,之前读书的疲倦仿佛清扫一空,早晨**点钟的太阳果然是如此的朝气蓬勃。
很快走到山脚凉亭处,两人并不停留继续前进。只走了片刻功夫,便走到石板路的尽头。现在的李白第一次来这里,石板路后的山路是一些碎石子铺就的土路,记忆中下雨天还颇为难行,也是从这里开始,算是真正属于山脚下,也有着几个小型的村子,站在此处,远处的炊烟也已经看得清楚。
木具是几个村子中最大的村庄的木匠人家借来的,本地几处村子中只此一家木匠,乃是家传技艺,亦是该户人家立足于此的根本。道观众人都是称呼这个村子为李家村,木匠则成为李师傅,这是该户人家家主也是木匠世代传承的名号,周边村户都以此称之,其名反而不为所知。而道观所用早饭则是几个村子按月轮流提供,至于今日乃至本月后面二十多天则是由离道观最近的刘家村负责送上山的。
李白沈冲二人沿着石子路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树林后,便来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刘家村。二人刚一走进村内,便被村人看见,一个还在屋前吃早饭的村人忙喊道:“刘婶子,快出来,山上的道长送罐子来了”,李白见其碗内各色夹杂,似是各种杂粮煮制而成。村人大声叫喊后,一位中年大婶从一旁旧木屋中急忙走了出来,边走还边在衣服下摆上擦手,带着些许讨好的问道:“各位道长对饭菜可还满意?”说完还赶忙从沈冲手中接过粥罐。大婶嘴角还有些许菜渍,看来今天的早饭应该就是这户人家做的,而且应该是早上做完道观所需饭食,又将其送至山上道观后才料理自家早饭,此时该户人家想必正在用饭。李白又想起道观所食米粥,虽与现代机器去壳后的精米有所差距,但也去壳甚净。观村人所用饭食,皆为各种粗粮和稻米混制而成,李白不是“圣母心”爆发,而是想到东岩子道长从山下订用饭食的用意,恐怕不止方便一说。山下乡人除了耕种土地,偶尔还能进山打猎获取些肉食和毛皮,既可食用果腹,制衣御寒,更直接的做法是远行数十里外的乡府集市卖掉换取金钱,合理添置各种生活用品。但是耕种所得米粮亦需交税和自用,打猎则收获难言稳定。而道观所需饭食则是一条稳定的收入,乡人将收获的所剩稻米细心碾制,一部分直接卖与道观,留下部分待轮期之日熬制米粥供给道观,道观则高价易之,二者各取所得。
李白思绪纷飞,一旁的师弟沈冲则大笑的开口道:“刘大婶你做的大饼可真香,下次得多做几张”,李白被沈冲笑声惊醒也对着刘大婶说道:“道长和诸位师兄弟都对饭菜颇为中意,刘大婶勿忧”,刘大婶见二人如此说法,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也露出笑容,显得极为高兴并直说:“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接着仿佛想到什么,提着粥罐边往家里走去边说:“前几日,大郎进山带回不少肉食,一会两位道长便带些回观里吧”,师弟沈冲听了似乎颇为意动,李白倒是清楚乡下人家难得有野味肉食解解馋,平日道观众人对乡人多为照顾,乡人除了对送上山的饭食用心也只能赠之猎物肉食了,而众弟子皆不轻取,俱以财物报之,乡人亦多有推辞。李白虽然也有些钱财,不过早上仓促出门,并未带在山上,也不想白拿刘大婶的肉食,于是将右手提着的竹篓桐油罐递给师弟沈冲,沈冲也自然的接了过去,之后李白对着回屋的刘大婶大声说道:“刘婶,我们还要别的事情要办,下次来时再来拿肉食”,快走回屋里的刘大婶听了,只好作罢,说道:“道长一定要记得来拿啊,大婶我会帮好保存好肉食的”而后李白便拉着不明所以的沈冲快步走开。
“大白,我们下山还有其他事吗”沈冲好奇的问道,显然他还惦记着刘大婶说的野味。李白给他简单的说明下情况,让其了解他惦记着的野味对刘大婶的重要性,师弟沈冲听完说道:“那我们直接用金银换刘叔的猎物不就行了吗”,李白回答:“但是刘大婶极有可能不会要你的钱物,再说我早上出门的急也没带着钱财”“大白你没带,可我带了啊,再说我们拿了肉食丢下钱物便走不就好了吗”沈冲说完,还一脸鄙夷之色。李白也有些无言以对,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将手里的工具还给李师傅后,转头回来时再来刘大婶家“拿”肉食吧”,沈冲点了点头“嗯”了一句。
离开刘家村,李白沈冲继续沿石子路前行,又走了盏茶功夫,终于来到李师傅所在的李家村,跟刘家村差不多,李家村也多是本姓人家,早在本朝建立之初便已来此耕种土地繁衍生息。李沈二人要找的李师傅家位于村落中部,从村中穿行而过,沿途村民俱对二人问好,二人也不断回礼。来到李师傅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一个大的铁匠铺和房屋的结合体。李师傅正在铁匠铺外,赤膊上身托举着一个石锁,一旁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健壮少年也举着稍小的石锁。铁匠是个力气活,没有充沛的体力是做不来这个行当的,日常锻炼则是最为直接的方式来增长体力,至于健壮少年则是李师傅的大儿子李铁,他会在李师傅年老之后正式继承李师傅的铁匠铺,一并继承的还有“李师傅”这个名号,至于现在的李师傅,或许以后就变回原名也未可知。李师傅还有一个小儿子李言文,乃是家中的宝贝,大哥需继承家业,李师傅则欲培养小儿子成为文人,以后或许走出山野,谋求一官半职是李师傅最大的期盼。李言文也曾在道观住过一段时间,由师兄于坚代东岩子道长授其学业,时间则大概是在李白入观之前,不过东岩子道长并没有将李言文留在观中的意思,不然于坚可能会多一个师弟,而道观其他弟子则会多一个小他们近十岁的师兄。李言文大概在山上待了一年时间,东岩子道长便让于坚将其送回李师傅家,并传话道:“此子与本道无缘,故不长留,若日后用心苦读,亦有一番作为”。李师傅虽然可惜小儿子没能一直留在道观,但也对东岩子道长授学之恩极为感激,东岩子道长对小儿子的评价更是让他甚为满意,大儿子继承铁匠家业留传香火,小儿子学文亦有前程,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
李师傅见了李白,沈冲二人,显得极为热情,之前师弟张敏下山借取制门,制匾工具时,李师傅还曾毛遂自荐,想上山帮忙替道观师徒代劳这些粗活,不过被张敏婉言拒绝。在屋内用功读书的李言文也出来对着二人行礼,言语之间颇为清切,举止之间更是颇有师兄于坚的风范。
李沈二人归还工具,又与李师傅一家客套一番,便掉头离开。二人原路返回再次来到刘家村,不想刘大婶正在屋前严阵以待,手里还提着一条动物大腿肉,看见二人前来,赶忙上前将系着肉腿的草绳塞到师弟沈冲手里,嘴里还说着:“大婶就知道你们一会就得原路回来,特地在此等候,这次莫要推辞了”,李白赶紧对着刘大婶行了一礼说道:“刘婶的好意,我们不敢拒绝,但也请收下我等小小心意”,说完就将之前从沈冲处要来的一串铜钱塞给刘大婶,便又拉着沈冲急忙离开,刘大婶见二人以钱换之肉腿,急忙说道:“这可如何使得,我等平日便多受观里恩惠,乃以此小物聊表心意,怎么了接受道长钱财?”李白听了也不停留只是说道:“如若不受,以后便不必送饭食上山了”不一会就离开了刘家村。
唐代猪肉价格大约六至八钱左右,一条肉腿算作十斤,一串铜钱约有百钱,正合适。
(本章完)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