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曹操的两难抉择 (4 / 5)
“我正等二位为我一决。”
一百万斤钢铁和新的农业技术,这个条件确实是相当诱人。如果接受下来,很快兖州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如果不接受,等于发展滞后于淮南和徐州,恐怕两年后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因此,曹操也有些犹豫不决了。
荀彧道:“要不先派人到庐江和丹阳郡查看个究竟,然后再决。”
“不可,兵贵神速。如今大军集结,引而不发,错失良机,兵之大忌。”戏志才拱手请道,“使君,出兵吧,若此时退兵,士气泄尽,下次再要兴兵讨伐,只怕更加不利。”
袁耀在彭城连续三天拜访徐州名士,把新纸、图书赠送他们,包括张昭的老师白侯子安。
徐州还有一些来自青州、兖州、豫州等地寓居避乱的名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末大儒郑玄。只是郑玄住在东海郡郯城那边,距离较远,袁耀暂时没法前去拜访。
袁耀拜访这些名士,当然是为了“沽名钓誉”。这些人在天下名士心中拥有极高声望,得到这些人的赞赏,等于得到一块“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
张昭的老师白侯子安原本是隐士,专心做学问,不喜与官府来往。自从见到袁耀的新纸和图书,便经常接受陶谦的宴请,主要是想有更多机会跟袁耀探讨数学。他治学主要治《左传》,但是很显然,袁耀对左传一无所知。
在一次宴会上,陶谦曾听麋竺介绍寿春情况,听说寿春军营使用煤炭生火,不但比烧柴更实惠,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预防火灾。陶谦同样经常为火灾所困扰,既然袁耀会探矿,陶谦便询问袁耀徐州有没有可能出产煤炭。
“有肯定有,”袁耀道,“煤炭分布极广,徐州这么大,肯定有煤矿。”
徐州百官刚高兴地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袁耀又道:“只是,煤炭大多埋藏较深,极难开采。即使勉强开采,成本比伐木还大,也不划算。”
众官听后一下子泄气了。
不料袁耀又道:“不过,也有某些地方煤炭埋藏很浅,甚至露出地表,只要找到,可以露天开采或者浅井开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